☆葛亮對王旭的那句話心領神會,很快將其落實到實際談判中。
÷實上,王旭那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和談不和談本沒什麼意義,楚國目前只需要佔據豫章和南海,吃下去的也吐不出來,因此不管吳國方面什麼想法,這已經是定下的事實,吳國也沒辦法改變什麼。
×於為何不直接退走,反而要名目上和談一番,說白了就是給吳國一個台階。
吳國遭受這般慘痛損失,楚國如果直接全身而退,那麼吳國大敗的觀念就會深入人心,迫使吳國孫家威嚴掃地,不得不豎起將來報仇的旗幟,以維持其統治者的權威。
可這對兩國來說都是沒有好處的,楚國沒能滅掉吳國,那麼在下一場戰爭前,緩和兩國關係,繼續通商,彼此促進才是利益所在,那麼王旭給的這個和談,就是很好的名目,因為孫家完全可以說成是他們誘===3.==敵深入,從而在丹陽決戰,最終各自罷戰。
×於吳國真正損失到何種程度,除了高層,大眾又如何能知曉呢?
這樣一來,孫家就有了台階下,不會為了自身的權威而被迫放棄雙方通商的巨大利益。
因此,這懲談變得非常順利,因為重要的已經不是內容,而是名目,既然王旭願意給出這個名目,那麼一切已經是順理成章。
⊥談進行的很順利,在這過程中,北方的曹操也如釋重負,果斷從南陽撤兵。楚國大軍同樣分批開始退回。
這不是撤退。是退兵。撤退的前提是對方有反擊的力量和實力。因此總會有損失,可退兵是指雙方已經不具備交戰的理由或者能力,自然平安無事,無須太傷神。
如今的吳國,即便是周瑜、太史慈等人心中怨氣重重,可看着楚國的大軍,他們也無能為力。因為損失慘重的他們,即便現在僥倖擊敗這支楚軍。也不具備進軍楚國的能力,並且還會給自己造成更多的損失,而他們已經承受不起更多的折損。
楚國現在願意主動退兵,對他們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王旭在中途撤離前,也獨自去俘虜營看望了幾個被俘的江東重臣。
魯肅、呂蒙、賀齊三人這些日子在俘虜營過得倒是不算差,這是王旭特別交代過的,因此當他見到三人時,其氣色都還算不錯。他最先談的人是魯肅,對於這個魯子敬,王旭頗為喜愛。其人能文能武,乃是將相之才。
可勸說了很久。魯肅終究不為所動,雖然他很欽佩王旭,也是發自內心的尊敬,可他確實是個硬直的書生,這種固執的書生有時候比那些忠誠的武將還難說服,總之不管什麼理由,不管什麼道理,不管什麼勸說,最終就是兩個字——不降。
無可奈何下,王旭瘍了放棄,隨即又單獨見了呂蒙。
此時的呂蒙氣色雖然不錯,可精神卻顯得有些萎靡,顯然沒有從失敗的打擊中緩過來,見到王旭也是一聲不吭。
略微觀察過後,王旭倒也沒有太多廢話,笑意盈盈地說:「呂子明,你可是第二次為我楚國所俘虜了,上一次你不服,最終我下令放你歸去,這一次你還是不服嗎?」。
「唰!」呂蒙的頭抬了起來,眼神灼灼地望向王旭,重重哼聲:「不服!」
「為何?」王旭笑容不變地問着,絲毫沒有意外的表情。…
「楚國此役勝在奇略而非戰事,雖然奇略決定成敗,可那卻非我等戰將之責,戰術廝殺方才乃我所長。」呂蒙滿腹怨氣,眉宇間全是氣苦之色。「我與楚國廝殺,從未曾真正真刀真槍對敵,全是莫名其妙陷入危局,如此敗陣,焉能服氣?」
「說的倒也不算錯!」王旭笑着點點頭,隨之又接道:「對於你來說,確實打得很難,敗也敗得不心甘,可戰場總是講結果的,不管你認為戰將的職責是什麼,擅長什麼,你敗了,結果就是敗了,對於任何一個將軍來說這就是打仗的結果。你是可造之才,今天你不服,但將來你一定會心服口服。」
「如今的局面你也看到了,楚國已成就大勢,將來必取天下,你作為一個戰將,也已為舊主做出足夠多的貢獻,如今受縛,為何不考慮降楚呢?早日平定天下難道不是你所期望的嗎?」。
「哼!」呂蒙不屑一笑:「原來楚王說了這麼多,竟是為勸降而來,我這敗軍之將,可是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