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靈帝突然轉頭詢問自己,倒是讓王旭有些措手不及,事前根本就沒想到會撞到這歷史上著名的「劉焉上書」一事,現在還被靈帝這麼直言詢問。而且隨着靈帝發言,眾臣也是立刻閉嘴,齊齊望了過來,整個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就王旭心裏來說,當然是一百個願意,因為他自己還眼巴巴得等着靈帝改置州牧呢,那可是能夠開府改制,名正言順統管一州軍政的官職啊。如果現在就能夠得到,那起碼少奮鬥數年。
不過怎麼回答卻需要考究,劉焉是沒安好心的,他本身是東漢末年,皇室劉家少有的深謀遠慮之人。他知道天下必定要亂,而且靈帝扶不起來。所以才提出這個意見,最大的目的也不過是想自己求得一州,然後去當土皇帝而已,而歷史也證明他是成功的
但自己卻不同,如果因為自己一言,全國真的改置州牧,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不說歷史徹底改變,無法預測會走向何方。即便是按照歷史的軌跡走,那也非常麻煩。因為等亂起來的時候,各州經過一段時期的穩定發展,都已經凝成一股繩,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那時就不是諸侯割據,而是諸國割據,很有可能形成春秋戰國那樣的局面,極難統一,那可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想到這些,王旭終於緩緩從位置上站了起來,躬身行到中間跪地道:「陛下,末將以為,崔大司農與劉太常所言皆有道理。對於劉太常所言,末將在平定區星叛亂時就深有感觸,因為各部無法協調,物資無法統一調配,結果足足拖了數月才得以平定。而崔大司農所說也有道理,州牧權重,如過所任非人,那是禍患。所以,可以折中取之,在有必要的地方改置州牧,而不必要的地方則可以只任命刺史。」說完,王旭便低下了頭,不再吭聲。
那靈帝聽到這話,頓時大悅,喜贊道:「王旭真是棟樑之才也,此法甚合朕意」說着,已是抬起頭來看着眾臣道:「天下叛賊四起,置州牧可以平定叛亂,乃是良策。但州牧權重,也應該慎重。所以,朕覺得王旭這個諫言很好,刺史可與州牧並置,視實情而定。」
這話一出,眾臣皆是沒有什麼意見,紛紛應諾。劉焉本就是為自己,哪裏管究竟是全部改置,還是只改置部分,只要恢復了這個已經廢棄很久的職位,並且他自己能求得就行了,所以立刻心滿意足地退回了自己的位置。崔烈倒是還有所不甘,只是見靈帝已經決定,眾臣也認同,所以也只能無奈地退了回去。
倒是王旭也要起身回座位時,靈帝卻突然開口問道:「王旭,此次并州先有黃巾余賊作亂,後又屠各胡部落反叛,朕知你能征善戰,欲讓你統兵征伐并州,可有異議?」
話音未落,王旭心中已是一震,但還沒來得及開口,從始至終都很沉默的大將軍何進卻是搶先出聲了。「陛下,臣有事啟奏」
「嗯?」靈帝有些詫異地看了何進一眼,但還是揮手道:「說」
聞言,何進這才緩緩站了起來,跪到王旭左前方道:「陛下,昨日退朝後,臣細細斟酌此事,卻是覺得有些不妥」
「為何?」靈帝疑惑道。
「此番征伐并州,白波谷黃巾余賊尚且不說,平定屠各胡部落叛亂卻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少則兩三月,多則半年以上。王旭目前身為零陵太守,督荊南四郡兵事,並負責蠻族事宜,責任重大,豈能離開治地如此之久?」
聞言,靈帝卻是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擺手道:「這有何難,可另擇一人前往零陵做太守,王旭只管統軍便是。」
聽到這話,王旭的心頓時「噗通噗通」地跳個不停,好在大將軍也沒有讓他失望,立刻便回道:「陛下,此舉不妥荊南剛剛經過大亂,百廢待興。王旭上任之後,平賊有策,治理有方,威望正高。如果此時更換太守,難免會讓百姓疑慮,諸蠻也難以懾服,到時反而會激起民亂。所以短時間內,微臣覺得不宜更換王旭職務。」
說着,何進抬頭看了靈帝一眼,卻是繼續接道:「此外,就臣所知,荊州刺史王睿無能,平定區星數月未果,損兵折將,耗盡錢糧。而且不但未盡其責,反而屢次添亂,為朝廷造成了極大損失。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的局勢,完全是靠王旭與孫堅竭力才能穩定。還望陛下明鑑」
「噢?竟有這等事?蹇碩不是給朕說,王睿在此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