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城不算什麼大城,城牆不高,還是土壘,它是龍門縣的治所,緊鄰黃河,最重要的功能其實就在一處黃河渡口上面。
晉地連接關中的兩個大渡口中的一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龍門城與河東郡的蒲城一樣,都為黃河渡口而設,差不多其實就算是中轉之地,無論商隊還是官府,只要走龍門渡口,就要經過龍門城。
所以,龍門城佔地可不算可城中卻一直缺少常住的居民。
總之,這是一個和邊鎮極為相似的地方,常年駐有軍兵,在大業初年,商旅往來,很是繁盛的一處所在。
可現在嘛,自唐軍大敗之後,李破揮軍南下,攻佔龍門,這裏就也變成了標準的大兵營。
在這一年七八月間,為防唐軍來攻,城中駐軍有一萬餘眾。
可到了冬初時節,守軍陸續回到絳郡過冬,最重要的是騎兵,在龍門這裏肯定呆不住,便都回去了絳郡。
如今城中守軍其實也不算少,張倫和陳禮兩人各率兩千步軍,加上尋相的一千騎兵,差不多五千兵馬駐守在龍門城中。
本來呢,尉遲信和王智辯兩部才是駐守龍門的主力。
開始的時候也定的也挺好,由兩人輪番鎮守龍門。
可隨後王智辯晉為代州行軍總管,率領心腹將領去了晉陽。
接着就是尉遲信得到李破將令,率領兵馬去迎接蕭後南歸了,而不論的左右衛府,還是李破本人,都在為年末的軍功犒賞做着準備和考量……
好吧,總歸一句話,此時的龍門城中守軍雖然不少,卻有着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沒有一個人有那個資格,並得到確切的軍令來統一的指揮他們。
而三個領兵之人來歷也很不一樣,張倫是李唐降將就不用說什麼了,陳禮算是李破妻族,尋相則是尉遲恭的心腹部將。
來歷南轅北轍的三個人,別說互相交好了,平時相見多說一句都覺着話不投機。
並代軍中的派系之別在這個時候表現的尤為明顯。
和當年守介休的唐軍有點相像,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並代大軍軍中將領們的相互傾軋還沒到那個不顧一切的地步,也沒有唐軍那麼濃厚的門閥色彩。
而且,領兵的幾個人都是久經戰陣,知道約束自己手下的士卒,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幾個人沒什麼利益衝突。
想要獨領龍門兵權,他們都沒那個資格,而守衛龍門城也不算什麼功勞,用不着去爭功。
所以,守軍分為了三部,張倫駐於南城,陳禮在西城,兼顧北城,尋相則率領騎兵駐紮於東城。
也算是涇渭分明,各司其職,井水不犯河水了。
………………………………
龍門城在風雪中安靜的像一隻睡着了的巨獸,而在龍門城外的黑暗之中,數千唐軍牽着戰馬耐心的繞了一圈兒,轉至東城。
至於為什麼,那就太簡單了,對騎兵來說威脅最大的兵種永遠都是騎兵,所以尋相所部必然首當其衝。
這麼詳盡的軍情來自哪裏?自然是來自之前回到黃河西岸的唐使了。
低矮的城牆並不難攀爬,李世民在黑暗中只是張望了一下,便令人上城,用最快的速度打開城門。
因為不能再等了,天氣正在變得越來越冷,如果等這一晚過去,李世民不確定還有幾個人能舞動刀槍跟敵人廝殺。
城頭上沒什麼人在瞭望,城牆守卒都已經縮回了城樓或者是城根下的營房裏面。
沒什麼冰雪衛士,而並代大軍軍紀再是森嚴,也沒嚴到強令兵卒在這樣的天氣中還要上城瞭望,因為這根本不算是戰時。
如果是平時,這點鬆懈肯定不算什麼,可突如其來的敵人,讓這種鬆懈變得致命了起來。
被凍透了的唐軍士卒咬着牙攀上城牆,,先肅清了兩個城樓,便悄悄下城,用力的推開了龍門城東城門。
但這畢竟不是潞城,城中駐紮的更非是潞州的亂軍,而尋相的部下,更是城中守軍中最為精銳的一部。
他們對危險的嗅覺雖然不如野獸,可血腥的殺戮進行的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培養出了一種直覺。
第499章 突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