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不出力,反正這些政令也執行不了幾天,估計就又有變化,那還費那力氣做什麼?
…………
李綱放心了,李破也沒讓他失望,第二天就安排了一個小朝會,把禮部四品上的官員都招入宮中,對即將到來的科舉京試做出了符合預期的表態。
今年科舉比上一次規模要大的多,而且科目也多了起來,元貞七年這一科取的進士能有九十多人,差不多是七十多人中取一個,淘汰率是非常高的。
加上之前的鄉試,道試,在京試中被取中的這些真真是萬里挑一,都是讀書人中的精英。
李破在會上做出了指示,各科取士很多求的是務實之才,並不是文章做的有多好,字寫的有多規整,看的是內容,考生從試卷中展現出來的眼界等等。
文字上的功夫再好,弄的花團錦簇一般,寫出來的東西卻離題萬里,都不能取中為進士。
所以閱卷的考官不能有書生氣,什麼鄉黨,什麼親戚,什麼人情,都給朕放在一邊,一旦有人徇私,立即交大理寺議處。
畢竟這些取中的進士是要去縣中為官的,要為一縣百姓負責,什麼都不懂,只會做文章的人能做個好官嗎?
而科舉的弊端就在這裏,科舉官很容易出現的一種現象就是眼高手低,加上一些讀書人不屑於實務,專做表面文章。
開始的時候取中的少,還看不太出來,等到科舉官多了起來,政局就會漸漸從縣中開始糜爛。
等入仕的開口放大,貧寒士子一擁而入的時候,也很難說是個好現象,以前生活貧苦的他們想要什麼,那簡直太清楚了。
於是乎打擊腐敗,規範官員操守也就成為了開科取士的歷代王朝最為關注的地方。
唐初還不用擔心這些,李破只是想要科舉的根基打的牢固結實一些,別讓那些糟心事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