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何昕賢將趙弘潤等一行人帶到一座大殿,只見這座殿內,滿滿當當到處都是裝滿了文獻、捲軸的木箱,書籍更是堆放地遍地都是,亂糟糟的,讓趙弘潤等人暗自吸了一口冷氣。
「咱們就是要在這書山書海中……找?」
宗衛穆青咽了咽唾沫,其餘宗衛們的面色亦有些發僵。
見此,何昕賢遂向趙弘潤等人做出解釋:原來,翰林署修撰史書,講究儘可能地實事求是,因此,需要考據各種文獻記載。
這些考據的文獻記載,包括魏國曆年來的天災人禍,朝廷中的傑出棟樑,甚至於,連魏天子的起居作息記載,都會由內侍監專門記錄並且送到此處,作為評價當代魏國君王的依據。
再比如像趙弘潤幾次率軍出征,翰林署在修撰史書時也會記錄下來,當然,篇幅不會過多,大概也就是一兩句,比方說『某年某月某日,肅王潤率軍討伐某地,耗時幾何,凱旋而歸、舉國沸騰。』
……大抵是這樣。
滿打滿算,趙弘潤一次征討三川、兩次征討楚國,也算是在魏史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足以流芳百世。
當然了,在評價這位『肅王潤』的時候,翰林署的官員們也會很耿直地補上一句『肅王潤少時頑劣』,這就是趙弘潤討厭那些清貴士子的地方:食古不化,一點都不懂得變通。
「呼……開始找吧。」
瞧着面前那書海書海愣了半響,身為宗衛長的衛驕率先作出表率,第一個走入了這片書海,開始尋找起來。
眾宗衛面面相覷,即便不怎麼情願也只能硬着頭皮上——他們不動手找,難道讓他們家殿下找?
在他們尋找的時候,何昕賢並不忘提醒他們小心謹慎,畢竟雖說這些東西在尋常人眼裏可能一文不值,但在翰林署內,這些可都是珍貴的文獻,若是不慎遺失或者損毀,要重新去尋找相關文獻,十分麻煩。
好在眾宗衛都是有分寸的人,一個個找得很仔細,很小心。
而在宗衛們尋找洪德二年有關資料的時候,趙弘潤與何昕賢則站在一旁,一個是不知該說些什麼,一個是不敢貿然開口,總之,兩個人的氣氛着實有些尷尬。
半響後,還是趙弘潤率先打破了沉默。
「何公子,聽說你已經成婚了?」
「啊?啊。」可能是沒料到身邊這位肅王殿下會與自己閒聊,何昕賢愣了一下,回神之後這才連忙說道:「在下成婚已有兩年余,去年歲末將近的時候,內人也已誕下一子……」
「恭喜恭喜。」趙弘潤拱了拱手,笑着說道:「不知尊夫人是誰家千金?」
「乃是蒲陽佟氏之孫。」何昕賢簡單地介紹道:「佟公是在下祖父的多年舊識,外父佟陽(即岳父)曾拜祖父門下為學生,在翰林署任職學士,與家父亦是多年的摯友……」
『怪不得這小子能入翰林署。』
趙弘潤略帶幾分驚訝地瞧了一眼何昕賢。
平心而論,他對何昕賢的家世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其祖父何相敘曾經是垂拱殿的中書令,再早先曾經擔任過十多年的吏部尚書,退下來之後,才由現任吏部尚書賀枚接替了職務。
而何昕賢的父親,則是禮部右侍郎何昱。
如今,再加上一個在翰林署內擔任學士的外父佟陽,不得不說,何氏在大梁城內稱得上是典型的名門望族,人脈極廣。
也難怪這小子當年會試中考了第三名,在拒絕了朝廷的辟用後,居然跑到了翰林署,原來何氏本身就是翰林署清貴的一員。
想到這裏,趙弘潤有些納悶地看着何昕賢身上那小吏的皂服,疑惑問道:「本王記得,三年前,何公子高中會試第三名,卻不入仕,準備再考頭名,今年會試已過……不知何公子可曾如願以償?」
一提到這件事,何昕賢臉上便露出了尷尬的表情,訕訕地搖了搖頭:「在下小瞧了我大魏的士子,讓肅王殿下見笑了。」
『沒能如願?』
趙弘潤驚訝地看着何昕賢,要知道,雖說他對何昕賢有些芥蒂,但這並不妨礙他認可何昕賢的才華,作為當年雅風詩會的主創者之一,他六王兄趙弘昭的摯友,這位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