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商水軍百人隊,由百人將「東郭安」率領。
起初聽到這個名字,趙弘潤還以為這位商水軍百人將乃是楚國的貴族後裔,沒想到問過之後才知道,對方曾經只是一個沒有名字的楚國賤民,這姓氏與名字,是他自己瞎取的,只是因為他立下功勳後,獲得了一間在商水縣東城的田屋作為獎勵,因此就取了姓名叫做東郭安。
對此,趙弘潤也是無語地很。
『註:這不是某島國才有的取名習俗。我國古代早在公元前就已形成了這樣的習俗,主要是平民在獲得足夠的社會地位後,取個姓氏名字方便相同地位的人稱呼,不過感覺取的姓名也很隨意,比如東郭、東門等等。奇怪的是,明明都是差不多隨意的取名方式,為什麼我國古代就沒有取井下、井上、井口這類奇葩姓氏呢?難道是嫌不上檔次?』
起初,東郭安並不知曉太子趙潤就在這支五百人的魏武卒當中,他只是覺得碰到友軍,如果連招呼都不打就擦身而過,未免太說不出去,畢竟魏武軍怎麼說也是魏國的第一精銳——這指的是在名氣上,哪怕商水軍、鄢陵軍再厲害,在魏人心目中,都無法取代魏武軍的地位。
當然,這個「友軍」不包括鎮反軍,倘若此番碰到的是鎮反軍,相信東郭安與麾下的商水軍兵卒們,都會無視對方,與對方擦肩而過。
沒想到,待等東郭安正準備過來打招呼時,就看到太子趙潤策馬出了隊伍,在不遠處佇馬觀瞧着他東郭安此番護送的那些男男女女。
商水軍作為趙弘潤關係最密切的軍隊,哪怕趙弘潤不認得這支軍隊中所有的士卒,但是,只要是商水軍的一員,就沒有不認得這位原肅王殿下的,畢竟趙弘潤前前後後率領商水軍南征北戰長達八年。
於是乎,東郭安連跑帶奔地來到趙弘潤面前,向這位殿下抱拳行禮:「肅王殿下……不不,太子殿下。」
趙弘潤點點頭,隨便與東郭安聊了幾句,隨即便將話題說到了東郭安此番護送的那些男男女女身上:「他們……皆是我魏人麼?」
「是的,殿下,這些人,皆是我大魏的子民。」東郭安面色凝重地說道。
其實確切地說,商水軍皆是楚國出身,但因為在魏國已居住了八九年,他們早已將自己視為了魏人,並且,魏國朝野也逐漸將這支軍隊視為了自己的同胞。
正因為這樣,當聽到趙弘潤話中語氣頗為沉重時,東郭安在克制心中再次見到這位肅王殿下的興奮後,亦仿佛再次重溫他初次見到這些男女時,心中的憤怒。
「……我軍在協助魏忌大人攻破「赤翟」後,在城中發現了他們……」
仿佛察覺到眼前這位太子殿下心中憋着怒意,東郭安小心翼翼地解釋道。
他口中的「赤翟」,其實就是「赤狄」,在許多年前,曾居住在上黨郡境內,後來因被韓國進攻且戰敗,遂西遷到上郡,效仿韓國建立城邦,改頭換面自稱「赤翟」。
這也正是上郡、林中這河套地區異族種族繁多的原因——有不少曾經住在中原的戎狄,都陸陸續續被趕了出來,以至於河套一帶地區魚龍混雜,羌、胡、戎、狄等異族並存,相互吞併蠶食。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的這些異族,他們本身的血統也不再純粹,就比如匈奴,其實匈奴並非是一個從古流傳繁衍的民族,最初的匈奴,只是一些鮮卑、月氏、胡人、羌人的個別族人,為了生存而聚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新的部落。
說得難聽點,在林胡、東胡尚且強盛的如今,匈奴充其量就是魏國與林胡交鋒中的添頭,只能給強大的林胡打打下手。
再說這個「赤翟」,這支戎狄在西遷之後,也曾與上郡的林胡開戰,雙方相互蠶食,以至於到如今,雖然「赤翟」依舊保留着這個族號,還建立了所謂的「翟國」,但從血統來說,「翟人」早已不再純粹。
值得一提的是,「赤翟」是河套地區為數不多的「氏國」,簡單地說,這個種族已經從部落逐漸發展到了氏國的階段,已經初步具有了一個國家的雛形。
至於接下來,「赤翟」便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模式。
氏國的發展方式大致可分兩種,一種就是像中原的國家這般,逐步吞併其他的氏國,以允許他
第23章:上郡見聞(二)【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