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衛公子瑜求見。」
當大太監高和前來稟報此事時,趙弘潤正在垂拱殿的內殿,躺在一張躺椅上看着書卷。
看書,這是他在閒悶無聊時打發時間的有效方式之一,只可惜,由於他擁有着過目不忘的才能,以至於每本書只能讀一遍就能被他一字不差地記憶下來,少了幾分溫故知新式的樂趣。
而最大的問題是,這個時代的書籍並不多,當代那些嚴謹的文人,他們所著的書根本沒有趙潤看得的速度快。
就像今日趙潤手中的這本書卷,其實這是魏國前上將軍百里跋、朱亥、徐殷三人所編篡的兵法,是用於大梁兵學的教科書,三位前上將軍將他們平生的經歷,以及在練兵、統兵方面的心得詳細地寫在書中,寫了整整兩年多,才寫下了這寥寥幾萬字,然而只是半柱香的工夫,趙潤卻已經將這本兵法翻了個七七八八,並且將所有的內容都牢牢地記在了心中。
或許,當天賦太過於出色時,它也會成為一種困擾。
「衛公子瑜?」
放下手中那本由三位前上將軍編著的兵法,趙弘潤有些驚訝。
大梁會盟之事,其實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告一段落了,至少趙潤已經達到了目的,在那些各國使者面前展現了他魏國強大的一面,讓後者不敢與魏國為敵,至於那日之後,那只是各國使者的自由活動時間——說乾脆地點,那些各國使者就是在刺探他魏國的情報。
這件事,趙弘潤知道地清清楚楚,但作為主人,他自然不好驅趕這些來自各國的客人,更何況,他也並不介意這些使者私底下刺探什麼情報,畢竟真正關鍵的東西,他魏國的官員是絕對不可能泄露的。
而在近些日子從事密探、細作工作的所有人當中,衛公子瑜亦是其中之一,據趙弘潤所知,這位表兄前幾日亦打着「軍備訂單」的名義再次參觀了冶造局,企圖摸透魏國目前鍛造的刀槍武器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並想以此作為衛國發展鍛造業的追趕目標。
這些事,自有青鴉眾以及冶造局的官員向他稟告。
不過讓趙弘潤感到納悶的是,前兩日衛公子瑜就曾帶着在博浪沙港市購置的禮物,拜訪了他趙潤的養母沈太后,並且在當日,向趙潤告辭準備返回衛國,趙弘潤本以為這位表兄昨日就會返回衛國,沒想到,不知什麼原因又在他大梁住了一日,今日又特地跑來見他。
『莫非……出現了什麼變故?』
思忖了片刻後,趙弘潤吩咐大太監高和道:「將其請到偏殿。」
當即,便有高和身後的小太監前往傳話。
大概過了半柱香工夫後,趙弘潤便在垂拱殿的偏殿,接見了衛國的公子瑜。
在命人奉上了茶水後,趙弘潤遣散了偏殿內的內侍,只留下大太監高和在旁。
「我以為表兄昨日就會返回衛國……」
當二人對坐在一張案幾時,趙弘潤親手為衛瑜倒了一杯茶,口中笑吟吟地說道。
「本來是這般打算的。」在謝過之後,衛瑜頗有些感慨地說道:「此番前來大梁,該做的事都已經做了……」
他口中所說「該做的事」,其實無非就是想辦法套取魏國在冶造、農耕等方面的相關技術而已,但是這種間諜行為,衛瑜在趙潤面前並未藏着掖着,因為他知道,這些事眼前這位表弟其實一清二楚——某種意義上說,趙潤其實默許了這件事。
「很不錯吧?」
趙弘潤隨口笑着問道。
衛瑜點點頭,由衷地稱讚魏國所掌握的技術,就比如魏國兵鑄局的「水力鍛床」,雖然無法徹底撇除人工,但卻大大減輕了工匠在反覆鍛造鐵胚時的工作與辛勞,讓衛瑜嘆為觀止。
他決定待返回衛國後,亦嘗試相關的研究,不說趕超魏國的工藝,先使勁全力追趕魏國,免得他衛國連在魏國身邊搖旗吶喊都不夠資格。
不過話說回來,近兩年這場波及整個中原的曠世之戰,其實衛國獲利最大:秦韓兩國還在打仗,楚國與「齊魯越」三國也仍舊還在對峙,且這幾方的使者們,在這次「大梁會盟」中也並未達成任何協議,毫不誇張地說,除了魏國已達到了他們舉辦諸國會盟的目的,名正言順、名副
第153章:衛國內亂之始(二)【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