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書友看了多少年的網文,看的數量甚至比我這個寫書的還要多,但是面對網文是什麼的問題恐怕還是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網文究竟是什麼?他本質上是一種什麼藝術形式?難道僅僅是把過去寫在稿紙上的小說寫到電腦里,然後再上傳到網絡上?
沒有紙質書的小說就是網文嗎?這樣的認知是有偏差的!
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解,網絡上也有很多傳統文人在寫作啊,一樣有很多鄉土風或者新文學包括新時代的謳歌者,種種題材多了去了!
可是為什麼那些書不叫網文呢?億萬網文愛好者為什麼不看呢?
這就是一個認知的偏差,其實大家看的網文,其本質應該是過去清末民國時期,評書、相聲等藝術形式的一個變種!
其實說起來,網文作者的特性和郭德綱的德雲社倒是有幾份神似!
不是對口相聲也不是戲劇,網文最對等的文學形式其實是評書,而且一定是過去天橋撂地兒的說書,靠的就是聽眾仨瓜倆棗的打賞來維持生存!
清末民國,有一段時間民間曲藝非常興旺發達,但凡是商賈雲集之處都有很多江湖手藝人來這裏討生活!
北京的天橋,天津的南市,唐山的小山,包括武漢、南京、上海都有這種因為工商業發達而興旺起來的民間娛樂場所!
比如說北京,各地的評書藝人們來這裏討生活,沒有名望的就直接在天橋撂地兒說書,甭管是七俠五義還是西廂、三國,只要你不罵當今皇上大總統,那就沒人管你講什麼題材!
你是神鬼故事也好,忠義千秋的俠客也罷,憑着本事吃飯!
但凡有點功底的老師傅,就有資格去茶館、酒樓、甚至民國時候的大戲院等場所去說書了。
臨時租東家一個包廂甭管是交租還是東家抽頭,老藝人就得靠自己的一張嘴從聽眾的口袋裏說出自己一天三頓飯,說出衣食之資!
看看,這本質和網文是不是有些相似?
網文也是作者和網站簽合同,網站提供你一個電子虛擬的空間來讓你一章一章的去寫故事,吸引讀者來看!
網站和作者的衣食之資從哪裏來?就是從所有的讀者這裏來,古代那叫聽書的!
而且網文和說書都有更關鍵的相同點,就是全都章回體,古代叫『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而網文則是每天更新幾章,最後留着一個懸念期待,讓讀者們不離不棄的明天繼續看!
共同的行話叫做『扣兒』就是章節後的懸念,會系扣兒的說書藝人和網文作者,一般都能有固定的粉絲群!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過去說書藝人都是因循守舊的,都是一本三國水滸就說一輩子,那可大錯特錯了,那種說書人早就餓死了!
清末民國時期曲藝行當競爭非常激烈,真正說書的人你要是自己不能編書,不能改書,那絕對會餓死!
因為聽眾不是傻子,一旦你這劇情在別的地方聽過了,他肯定沒有興趣,你得有改變甚至能創造新本兒,這才有口飯吃呢!
這跟網文是一模一樣的,每一本網文都是一個全新的故事,讀者要看見新意才會不離不棄的看下去!
過去說書也是如此,老先生不創新一樣聽眾流失,一晚上最後連電錢都賺不回來,那不就餓死了!
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弊端了,什麼弊端呢?要是萬一這說書的先生有病了、家裏有事兒了怎麼辦?這故事可不就斷了嗎?
那個時候普通老百姓那裏有資格用上錄音設備啊,好些人就天天定時的等着去聽呢,一旦斷更了那這輩子也不知道後面的扣兒是怎麼解的!
「啪……只聽得弓弦響,一支鋸齒狼牙箭快如流星閃電直奔肖樂天面門射去!倉促間那裏還有救兵趕來?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炮聲如雷,英國無畏號巨艦刺破海浪,260口徑艦炮正對準了致遠號的指揮艙,此刻兩艦距離不過百米!只聽轟的一聲,炮彈直奔元首所在的旗艦射去!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好了,心淨說書把扣給埋下了,笑着用笸籮收點散碎銅線銀兩,聽眾樂呵的等着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