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澤的握劍起手式,是劍術中典型的墊握,食指和拇指控制方向,按壓在劍柄上產生助力,其餘三指屈握,舉劍齊眉,用這種方式握劍,最容易施展的就是劍術中的絞字訣和崩字訣。是傳統劍法中最常用的六種握劍手法之一。
木道人眼睛掃了一眼,卻不說話,只站在一旁靜靜的看着。
結果,還不到一刻功夫,白澤便只覺得手腕有些發酸,又過了幾分鐘,連他的小臂和大臂都開始小幅度的顫抖起來,甚至肩膀,頸背,脊柱,連同腰胯,膝踝都如受重壓,隨後半邊身子酸麻脹痛,氣息忍不住就是一陣沉重。
怎麼也想不到,區區一百斤重的劍,被他握在手裏之後,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後來竟然會給自己帶來這樣巨大的壓力。
白澤知道再這樣堅持下去,也絕對捱不過五分鐘,於是呼的一聲,噴出一口熱氣,放下了大劍,輕輕活動了一下手腕和四肢關節,「小子莽撞了,還請前輩教我!」
木道人搖了搖頭:「你能堅持這麼長時間,也教我頗為有些驚訝,單以腕力而言,我也比你強不了多少,但用劍的功夫,最忌死力,不知變通,你要真這樣一直練上月余,只怕這條胳膊也就廢了。我們這一家的劍法,講究的是心在劍先,運劍的時候,要內養精氣,凝神斂氣,外有步法,身法,乃至劍術勢架,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個齊眉劍,卻要你調動體內的丹氣上升,以心意精神凝聚在手掌之外,漸漸的自然就能力與氣合,心與神合。再說的明白的點,那就是你要把這口劍練成你自己的手臂。如臂使指,不外如是!」
「如臂使指,這倒知道一些,可是要把劍變成手臂的延伸,這卻難了!」白澤隱隱間有些明白,更多的卻是糊塗,只覺得老道這些話似乎自己以前在哪裏聽人說起過。
拳師練武,所謂的如臂使指大體上指的就是由於氣血貫通了周身的毛細血管末梢,血氣充盈,打開毛孔,所以感覺靈敏,出招換式力道傳遞沒有一絲滯礙之處,不但是掌指手臂,就連肩,胯,頭,背等等一些平常難以發力的地方,都能運轉自如,打出拳來,給人以致命的一擊。
這一點,白澤現在也能做到,但這也僅僅是限於自己的身體,武者練拳原本就是為了更加自如的操縱身體的力量,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已經將筋骨皮毛,氣血的力量練到了家的高手。但要想將這種人體的力量進而延伸到如劍這樣沒有絲毫知覺血脈的外物上去,把一口冷冰冰的長劍練到如同自己的手指頭一樣靈活自如,隨心而動,有靈氣,有活力,那可是太難了。
不過,這種人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的倡導者之一,山東國術館的創始人,劍仙李景林。但在他之後,劍術一道,愈發沒落,百年之間,就再也沒有人可以把劍練到這種地步了。
「你是練鐵臂戳腳的,以前練功的時候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木道人沉吟着想了想,臉色頓時一片肅然:「練拳如練槍,練腿如走馬。古代大將縱橫沙場,之所以有敢憑了掌中一杆大槍,馬踏聯營,殺的七進七出的,靠的都是人馬一體,人槍合一,身體附在馬背上隨時變化,你這一派的祖師也就是從這一點中到晚年領悟了拳法真諦,創出五步十三槍,所以你打拳的時候,手臂是槍,腰腿是馬。而練劍和練槍都是一樣的,區別只在一個長,一個短而已,所以你練劍的時候,聽的是個勁兒。」
「劍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只有你在拿劍的時候,把身上的陰勁陽勁聽得分明了,和手中的劍融為一體,才能支撐半個時辰左右。再往後,說的明白一點,就是要你調節身心,丹氣,運劍的時候,要身隨劍動,渾身上下的關節,骨骼無有一處不在微微的抖,慢慢的動,漸漸的和劍抖成一個勁兒,氣血運行有張有弛,筋骨才能大松大軟,雖劍有百斤,拿在手裏卻和鴻毛一般,到了這個地步自然就練到家了。」
「嗯,有點像抖大槍桿子,是這個道理,劍沒有靈性,需要人來賦予!!」
白澤以前也看過一些市面上有關於「六合大槍」的資料,知道槍這東西,最是難練,但古代猛將,但凡能青史留名的卻大多用槍,究其根本,就在於槍身上有彈性,槍勁刁鑽,如靈蛇出洞,和人交手往往雙方兵器一交接,就能尋隙而入,一槍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