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合成系統升到4級,您現在能合成占城稻種。」
系統精靈的歡快的聲音在公孫白的耳中響起,無異於天籟之音。
合成條件:300顆普通稻種,10兵甲幣,可以合成一顆占城稻種子。
時隔幾年之後,種子合成系統再次給公孫白帶來巨大的驚喜。
江南多雨,以種植水稻為主,但是此時的水稻卻是產量極低,一畝甚至不足百斤,又只能種植一季,遇到旱災澇災,則全年顆粒無收。
而占城稻的出現,則是水稻種植史的重大革命,僅次於雜交水稻的出現。
占城稻是出產於中南半島的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原本宋朝時引入中國,並迅速在江南地區推廣。占城稻以其原產地,位於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為名。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原產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傳入中國福建地區。根據中國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兩浙地區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達三萬斛,分別在長江、淮河以及兩浙地區推廣,並命轉運使張貼榜文「……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
「其耕也僅取破塊不復深易,乃就田點種,更不移秧。既種之後,旱不求水,澇不疏決,既無糞壤,又不耔耘,一任於天。」占城稻耐旱、耐澇的特性可能就是在這種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粗放的耕作方式中形成的,對於地廣人稀的江南來說,粗放式的種植提高了種植的效率,原本一人須精耕細作種植一畝的時間,這樣粗放式的種植則可種植兩三畝。加上其強悍的適應性,沿海一帶土地大都屬沙質土,這種土壤不宜儲藏水分,一遇乾旱,那些生長期長的水稻品種就要大面積的歉收,而占城稻的適應性,使得可種植的土地也得以增加,當然還有許多旱地,同樣可種植占城稻。在許多雙重效果之下大大增加了稻穀的種植面積,自然也能大大提高稻穀的產量。
除此之外,占城稻的畝產量即便是在粗獷式的種植和貧瘠的土地里種植,也能比之前的水稻產量高不少。而最為有利的是,占城稻生產周期短,可以種植雙季稻,這樣一來等於產量又增加了一倍。
正是由於占城稻的種植和推廣,使得南方的稻米產量大幅度的增加,於是全國的經濟中心逐漸難移,才有了「蘇湖熟,天下足」,江南成了富庶之地,逐漸超越北方。
旱地種土豆,水田種占城稻,江南得此兩種高產作物,恐怕不過幾十年間,富庶程度就要超越中原之地。
赤壁之戰和荊州南北之戰,使得公孫白的兵甲幣增加了20餘萬。當下公孫白忍痛合成花費了15萬兵甲幣,合成了1萬5千顆稻種,於次年春天種植在長沙臨時行宮附近的水田之內進行培育,並讓人精心照顧。
按此速度,一個月之後,便可出現1萬5千根秧苗,再在春種時節,予以育種,只需兩個月後,則可產出過百萬課的稻種。按此推廣下去,整個江南都將種滿占城稻,稻穀的產量也將大大增加。
……
冬去春來,時間到了公元209年春天,剛剛佔領荊州全境的公孫白,並未急於進攻江東之地,而是要鞏固勝利果實,穩固自己在荊州的統治。
政治值極高的蒯良、蒯越兄弟,都被委以重任。還有號稱馬氏五常的五兄弟,均被公孫白重用:馬良的政治值高達92,被任命為江夏郡太守;而馬謖雖然智力達到89,但是公孫白想起歷史上的失街亭之事,忽略了其智力值而取其81的政治值,任命其為南郡太守;其餘三位兄弟也分別任命為郡長史或縣令之職位。
而政治值93的蔣琬,因為年歲尚輕並未被劉備帶走,被公孫白破格任命為長沙郡太守,而政治值已達90且尚在成長中的費煒,也被任命為長史,成為大燕最為年輕的郡守和長史,一時成為佳話。
除了占城稻的種植和推廣尚在醞釀之中之外,大燕的官員們開始不遺餘力的對荊州之地進行經濟大開發。
土豆和紅薯的推廣,使得江南多了兩種高產的農作物,以土豆和紅薯煮粥或煮飯吃,既可充飢,又美味,成為了江南百姓餐桌上的最愛。
第579章 神秘的水中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