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
四月十九日那一天的帝王遇刺一案就像一塊巨石從天而降,把帝都每個人都砸的懵了一懵。
刺殺皇帝,這在普通小老百姓看來簡直就是膽大包天。對於他們這些殺個雞還湊活殺條狗都手抖的人來說,別說刺殺皇帝了,殺人那都是不可想像。
自承慶帝登基以來,雖說還沒到盛世清平的地步,但至少承繼了先帝在時的隆平之治,小皇帝在翊親王輔佐下敦厚良善,仁愛百姓,攝政王也不是什麼禍亂一朝的大奸佞,總的來說,百姓們的小日子過得還是挺不錯的。
是什麼歹人竟如此大膽,當街刺殺帝王襲擊皇親,傳聞翊親王至今昏迷不醒,帝王大怒,下令整個京都徹查刺客餘黨,但凡有提供線索者賞銀千兩,舉報餘黨者,棄暗投明者加封伯爵賞萬兩黃金。
京都里當天就開始了宵禁,京兆府的人每天一波一波的巡街,整的街頭巷尾的小混混都不敢出來了,大媽大嬸們神奇的發現自家的小兔崽子都老老實實的窩在家裏了。羽林衛神出鬼沒搜查刺客餘黨,沒幾天下來歷年來的懸案倒是破了不少,那些隱匿在民間的慣盜賊王都被揪了出來,刑部大牢一時間人滿為患。漕幫鹽幫的大佬們疾言厲色的約束好自家小弟,近段時間嚴禁惹事,惹了事都自個兒擔着別連累兄弟們。有些世家伸到陰影處的爪子都收了回來,生怕同刺客餘黨牽扯上一點關係。
京都的風氣都為之肅清,人人安居樂業本分做事,走在大街上連賊都碰不上一個,簡直堪稱是盛世之象。
重賞之後必有重罰,皇榜貼出來知情不報者,同流合污者,凌遲處死。
午門處,一個刺客被吊在半空,渾身被剝的精光,刑部早已回家養老的行刑老師傅被請了出來,尚書大人帶着人親自去請,說陛下口諭,凌遲三千六百刀,一刀不能少,翊親王一天未醒,凌遲之刑便一天不能停,一個死了另一個接着上,直到王爺甦醒,餘黨一網打盡。
於是朝臣們發現,翊親王倒下之後,這個老是被他藏在身後的小皇帝,似乎開始露出了隱藏的獠牙。
這個名義上的帝王,似乎並不像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如他的生父一般是個仁善的性子,往午門過去,那般垂死時神志不清的呢喃讓人心裏瘮的慌,不得不感嘆一句,果然是極有效的震懾手段,但也同樣狠辣無情。
以往有翊親王擋在前面,他們總是看不真切,他們看到的皇帝是什麼樣子的?沉默寡言,恭肅孝順,如今去掉那層迷障,才發現什麼叫沉默寡言,分明就是心機深沉。恭肅孝順,的確是恭肅孝順,那也是恩怨分明的恭肅孝順,且看看西寧宮裏的太后,這幾年裏一直在幫着娘家,已經同陛下疏遠了許多,反倒是叔侄兩人之間,日日相見,親身教導,倒是更顯得親近。
如此一想,倒覺得合理了,昭明太子早亡,東陵王又自請去守了皇陵翊親王怕是亦師亦父亦兄長,兩人之間親厚倒說的過去。
只是端看這件事,小皇帝分明是極有主張的一個人,就算翊親王去了,也能當守得住這段姓的江山。
若是有些人記性尚好的也許還能記得,四年前隆平帝垂危之際,當今聖上已經被立為皇太孫,有些宵小之輩妄圖在先帝的藥里動手腳,查不出來背後的人是誰,翊親王便皇城門口扔了兩個,內廷路口扔了兩個,也是這樣凌遲了三天三夜,如今看來,當初的命令怕就不是翊親王下的,而是當今聖上曾經的皇太孫下的。
心裏陡然泛起了一股寒意,小看了這位隆平帝親自定下的繼承人怕是他們犯的最大的錯誤,這四年的種種小皇帝怕是都看在眼裏,也許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吃到自己種下的苦果了。
兩日過去了,五日過去了,七日後翊親王依舊昏迷未醒。玄瀾罷了早朝,日日守在碧合殿,身邊伺候的人都明顯可以感受到皇帝的暴躁。特別是伍什,他是貼身伺候皇帝的人,他有時候都覺得,要是翊親王真的醒不過來了,真就這麼去了,恐怕那句整個太醫院為之陪葬真的就不是說說了。
陪葬的人恐怕還不止一個太醫院。伍什守在拙政殿門口,在心裏為剛進去的吏部尚書大人捏了一把汗。翊親王昏迷不醒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憂,憂的人自然以容國公府為最,但是歡喜的人你們就不要表現出來了,沒見陛下都想殺人了嗎……
第54章 垂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