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上位之後第一件問題就是財政吃緊,沒錢。
本來他們佔據了偉大航路,是有錢的。可現在後半段的海賊越來越猖狂,很難收稅,收入直接就砍掉了一半。然後還要保證海軍對偉大航路前半段,以及四海的軍事活動,都是需要花錢的。
收入少了,花錢多了,日子怎麼過?
一方面是啟用七武海制度,用海賊治理海賊。一方面是加重稅收,想辦法賺更多錢。
開源節流,是佛之戰國需要做的頭等大事,至於抓捕杜蘭和迪妮莎,太費時費力了,吃力不討好。海軍的正義是社會自由,只有穩定秩序才能運行。所以他要抓主要矛盾。
肯定沒錯,可惜沒錢這種事情是真不好辦,幾乎所有王朝都是因為沒錢而完蛋的。
沒錢,人心就散了。
可眼下的情況就是沒地方賺錢了,海賊越來越強,蠶食稅收的基礎。而且對手不只是海賊,各地的海軍分佈也在吞噬金錢。又不能不給,因為不給錢,支部就不剿匪。
「養寇自重!」戰國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對於支部的態度很不滿意:「給錢,就剿滅海賊。不給,就任由海賊發展,甚至勾結,左右都是我們本部的損失!」
王朝末期有幾次是被農民起義幹掉的?哪次不是農民起義了,各地貴族擁兵自重,然後改朝換代?
戰國很憤怒,這些支部太不像話了。
可是本部的力量不足以控制這麼大的地區,必須依靠支部,結果支部尾大不掉,養寇自重。
「哎,現在對海賊,不打比打好。」參謀說道:「打,不過是養肥一個個支部,形成更多的軍閥。不打,本部還能攢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
戰國苦笑道:「不打,海賊不斷擴大,蠶食我們的地盤,各地支部也會和海賊勾結。」
打和不打,都是麻煩。
戰國腦袋疼。
這就和唐朝的時候一樣,大家只感覺安祿山、史思明是藩鎮,沒意識到李光弼、郭子儀也是藩鎮。皇帝自己的力量早就很弱了,根本控制不住。
海軍本部的情況也是如此,看似海賊是***煩,其實海軍支部也是麻煩,世界海軍的霸權已經岌岌可危了。
看似屠魔令一出,誰與爭鋒,可屠魔令打的都是什麼地方?全是村鎮,就好像一個壯漢暴打小朋友一樣。
羅賓老家連軍隊都沒有,連船都沒幾艘,消滅這樣的地方,能證明海軍的強大麼?顯然不能。
這種困境,基本上是沒辦法解決的。就算後來強硬派赤犬上位也沒辦法,就算他擺出要和海賊大決戰的樣子,也只是做做樣子。
所以海軍想要通過科技的提升來確保本部的地位,希望能製造決戰兵器來解決問題,陷入了用有限資金製造決戰兵器的怪圈。
沒錢怎麼辦?製造決戰兵器,一戰定乾坤。
這種思路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可不這麼做,戰國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開源節流只是治標不治本,想要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決戰兵器,提升本部的絕對力量。
面對一堆爛攤子,戰國腦袋疼。
杜蘭也看出造反的時代很快就要來了:「就和明末一樣,大清這麼快崛起,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明在東北的人員早就和清勾結起來了。現在支部的海軍也和當地勢力勾結,剿匪的膽子沒有,但借着剿匪的藉口賺錢的膽子大得很。」
「確實是王朝末期了,海軍和海賊都在蠶食本部的力量。不斷消耗錢財,進一步削弱本部,這種趨勢很難阻擋。路飛出海,打穿偉大航路,就有點亞歷山大的感覺。」
亞歷山大十年打穿波斯,有兩個原因,一是亞歷山大的軍事實力確實
不弱,二就是波斯內部也一團亂麻,一點也不團結。
等亞歷山大一死,他打下的地盤就立刻分裂了,也足以證明這片土地已經不可能再維持一個巨大的國家了。
「和鐵木真也很像,每到一個地方就和當地的勢力合作,得到承認。」杜蘭說道:「路飛或許能得到所有海賊和海軍的承認,只要活着,大家都承認他。他一死,世界繼續開戰。」「而所謂的d的意志,估計就是失去的
第三千五百三十三章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