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了,戰場就在東北,中國的土地上。
這就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悲哀,最深沉的悲哀。
在這場戰爭中,傷亡最終的不是俄國人,也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
受到戰場傷害最深的,不是軍人,因為軍人在成為軍人那一天,就有了屬於自己的覺悟。
受傷最深的,不是軍人,而是平民。
這也是俄國,日本將戰場放在中國的原因。
劉若水在這個時代停留的時間越長,越能夠感受到屬於這個時代的悲哀。
否則的話,他心中的殺氣不會像美酒一樣,越釀越醇厚。
事實上,他等着一戰已經很久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場戰爭,終究是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因此,無論是俄國還是日本,都必須拉攏中國本土的勢力。
清政府已經宣佈「中立」,因此本土勢力的代表並非是清政府。
而是鬍子,也就是東北土匪。
在正面戰場上,鬍子的作用並不大,哪怕所有的鬍子都擰成一股繩,也無法威脅到日軍和俄軍。
但是鬍子無法再正面戰場上起到作用,但卻能夠威脅到俄國和日本的補給線。
劉若水身為東北最大的一溜「鬍子」,自然也受到了俄國人和日本人的拉攏。
俄國自然不是好東西,在東北,劉若水見過太多的血債。
杜立三,馮德麟,張作霖等人之所以紛紛舉起抗俄的旗幟,就是因為俄國的暴行,在中國欠下了太多的血債。
俄國不是東西,但日本人更不是東西。
知道未來的劉若水自然知道,日本人到底是什麼玩意。
二戰的時候黨衛軍那麼殘忍,但這也是一戰時猶太人把德國賣了的緣故,不管有沒有道理真不真實,這種仇恨只能算是德國人的復仇。可看後世歷史,中國人對日本人有仇嗎?他們的殘忍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想想李鴻章七老八十寧願頂着風浪冒着生命危險踏着木板在海上換船,也不願踏上日本的土地,那是得多恨啊。
開始的時候,劉若水想要拒絕,但後來,他還是答應了。
日俄戰場剛剛開始,雙方的血流的並不多,還不到他出刀的時候。
因此,他接受了俄國和日本的「援助」。
劉若水沒有要武器,因為他的武器已經足夠了,他需要的,是工業基礎。
具體的協議就不必多提了,因為那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劉若水將地盤遷移到通化,在那裏建立一個小型的工業基地,雖然規模不大,但囊括了鋼鐵廠,煤礦,兵工廠等等。
最初的時候,劉若水為了這些工作,忙的不可開交,但實際漸漸地劉若水卻清閒了下來。
因為日俄戰爭的爆發,國內的有識之士紛紛怒不可遏,有不少有志青年都來到東北,進行抗俄大業。
劉若水雖然暫時和俄國「和解」,但是他的大名早就傳播出去,因此有不少年輕人加入了他的軍隊,其中甚至還有幾位在後世鼎鼎大名的人物,因此他也就把自己身上的擔子都分了出去。
因為自己無事一身輕的緣故,劉若水一時靜極思動,打算去上海去看看。
劉若水之所以想去上海,不是為了遊玩,而是為了正事,為了他的土匪軍。
經過這些年的訓練和實戰,劉若水的土匪軍已經不是單純的土匪,而是真正的軍隊,
但劉若水卻也清楚,在他的培訓下,他的土匪軍已經養出了一股屬於自己的「士氣」,只要他一聲令下,哪怕對上俄軍,日軍,也能嗷嗷叫的撲上去。
至於戰術素養,那也沒問題,劉若水的土匪軍乃是由一群被他洗腦的俄國教官交出來的,若論單兵作戰能力,不比俄軍、日軍遜色。
但問題是,戰術方面沒問題,但戰略方面卻差太多了,在劉若水的麾下,根本沒有一名可堪一用的大將。
有句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二虎,彪子等人的水平,做一個團長還行,要做獨當一面的大將,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李若水去上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