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午時份,劉若水終於再次回到了襄陽。
因為心憂襄陽城的緣故,劉若水馬不停蹄的往襄陽城趕。因此他只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就趕了回去。
到了襄陽城之後,發現襄陽城門復開,一切如舊,他才徹底放下心來。
一來一回,劉若水只花了五天工夫,因此襄陽城內並沒有發生什麼的大事。甚至大部分人都並不知道劉若水已然外出的消息。
當然,旁人不知道劉若水的消息,但像虛行之,白文原一樣的高層人物自然不會不知道劉若水的已經離去的消息。
因此,劉若水回到襄陽城之後,就將城內的高層都叫了過去,處理這幾日積壓的政務。
等處理完政務之後,劉若水便立即回到自己的府邸將不死印卷交給了衛貞貞,讓她幫不死印卷上面的文字一字一句的閱讀出來。
劉若水當初從老馮手下買下衛貞貞,本是為了讓她幫自己閱讀《長生訣》,但卻沒有想到,最終衛貞貞沒能幫自己誦讀《長生訣》,卻要幫自己誦讀《不死印法》。
一啄一飲,似乎天定。
聽到劉若水的吩咐之後,衛貞貞立即歡喜的結果「不死印卷」,清脆的朗誦出來。
「損悅者,機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悅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之辭。」
「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類,說意無窮。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凶。事類不同。故聖人懷此,用轉圓而求其合。故與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
「貞貞,先停一下。讓我先想一想。」劉若水緊皺的眉頭鎖成了「一」形,最終不得不叫住了衛貞貞。
「是,公子。」衛貞貞輕聲應道,然後靜靜作於一旁,等到劉若水的思考。
相比於難以得門而入的「長生訣」,不死印法相對要簡單一些,但劉若水若是不苦思冥想,也難以得其門而入。
補天閣,花間派,佛家。
刺客。說客,和尚。
三種既然不同的學說,三種完全不同的職業。
劉若水不得不佩服石之軒。畢竟,儒家,道家,醫家三種思想至少比較接近,想要糅合起來並不算太困難。可是補天閣,花間派,和佛家的思想卻近乎是南轅北轍,可是他卻能夠找到這三種學說的共同點。創造出不死印法這一門傲視當代的神功絕學。
不過,石之軒的《不死印法》也並非完美,為了糅合補天道和花間派的精義,石之軒不得不以佛學義理中「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間」的高深思想作為理論依據。
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間,此岸是過去出發之點,彼岸是無限終極的未來,中間是現在的道途,過去現在未來都不在。那在何方?
卻是超然於一切之上的心境,能馭一切力。
因此,石之軒其實並沒有真正化解「不死印法」的衝突問題,而是以佛門心法將花間派和補天道兩派的心法包容起來。
所以說,《不死印法》其實並非沒有問題,只是被石之軒用巧妙地手法所掩蓋了。若是平常還好,可若是受到巨大精神打擊的時候,《不死印法》的缺陷就會徹底暴漏出來。
石之軒之所以精神分裂產生雙重人格,時而為殺人不眨眼的絕代高手,時而為愁懷滿襟的騷人墨客與慈父,恐怕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過,瑕不掩瑜,劉若水雖然能看出《不死印法》的破綻,但也不得不承認不死印法的精妙絕倫。
這些年來,劉若水雖然搜羅了不少武功秘籍,但能夠和《不死印法》相提並論的,恐怕也只有剛剛入手的「長生訣」而已。甚至就算是劉若水自創的「五損天功」,「大光明拳」也都差了不止籌。
《不死印法》最擅以此境界延伸出來的天一真氣平衡陰陽,轉化生死,一切不屬於自己控制,對自身造成損害的力量,皆被天一真氣斷為死氣,乃可由之化死為生。
第三十二章 不死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