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雁門關進入北蠻國的境內,看着眼前這一望無際的草原無疑讓人覺得心胸開闊了許多。江源騎着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望着身後他一手訓練出的大軍,只覺得又有了好幾年都不曾感覺到的,屬於年輕人的意氣風發。
雖說這些年來他斗刺客,斗王爺,斗勛貴世家,甚至將整個江南都翻了個個,但是在江源的心中最喜歡的還是戰場。當初三藩之亂,那種揮手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再過幾十年都難以忘懷,大丈夫一聲追逐的不就是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勳嗎?
北蠻國本來應該有崗哨留在邊界位置監視靖朝的動向的,可是因為大靖已經幾十年都沒有越過長城,出關進入北蠻國的地界了,難免讓人疏忽麻痹。再加上最近正處於那牧哲大會期間,所有的部族力量都有所收縮,強者都被帶去青鯉湖參加比賽,所以埋伏在關外的崗哨也少了許多。
因此在月氏人的帶領之下,留在邊界的許多崗哨連跑都沒能來得及,就被靖軍派人擒下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搗毀了北蠻國在邊境的所有探子巢穴,將其一網打盡。這也讓江源領兵出關數日,消息都沒有被泄露的原因。
總的來說不是靖軍的力量太強,而是北蠻一方根本就沒有注意。一方有備而來,一方全部在意,那麼北蠻國也就只能自食惡果了。
草原和大漠實在是太過廣闊,人口密度也太過稀疏。在大靖的土地上就不存在數百里都無人煙的場所,農耕民族總是習慣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土地都開發出來,種上糧食,獲取財富的。
而在北蠻國這裏,數百里荒無人煙的情境再常見不過。遊牧民族的人口繁衍能力還是要差一些,相同的土地面積,大靖養育了數千萬人口,而在北蠻也不過只有幾百萬人而已。別說所有北蠻人正在青鯉湖附近集結,就算普通的時候,大靖十幾萬人出關也未必一定能撞上北蠻的部族。
在這個沒有良好的通訊能力的年代,這麼分散居住使得對外力的抵抗力減弱了不少。在北蠻國強大的時候,這當然沒什麼問題,可是一旦他們變弱了,根本沒有城池保護的北蠻人將會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
如此安穩地行進了數日,江源終於收到了月氏人從青鯉湖那裏用他們飼養的金雕送來的訊息——北蠻族同異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雙方不停發生摩擦,眼看就要打起來了!
「……一盤散沙。」看完訊息之後,江源只能做出這樣的評價。北蠻國的強大是建立在他們不願屈服弱者,永遠奮發向前,自強不息的基礎上的,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是由此變強,也必然由此變弱。
如果這個時候北蠻國還擁有一個最為強大的部族,令所有的小部族心甘情願地順從於他,團結在一起同心協力,那麼北蠻國必然是這個世界上戰鬥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可是現在北蠻國的大汗已死,他的部落分崩離析,再也沒有能夠令所有人心服口服的最強者存在,這個曾經叱咤風雲的國家也瞬間變得分崩離析了。
統一,這是自秦朝開始根植於所有漢人心中最本質的信念。雖然有分,但必然要合而唯一。只要接受中華文明就都信奉着這一點。北蠻國只信奉強大,他們根源的思想就拒絕了統一,所以他們註定只能稱霸一時,不能永久強大下去。
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江源催促着軍隊迅速前行,要以最快的速度靠近青鯉湖。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機會稍縱即逝。大靖的軍隊必須趕在他們兩邊打得最慘烈的時候出場迎敵才行,絕對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孔老夫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這句話真是正中了北蠻國那脆弱的膝蓋,狠狠插了一箭!遠方的人不肯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將他們招攬過來;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得到保全;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反而想在國境之內使用武力。這三點會招致什麼樣的結果呢?
孔老夫子隨後給出了正確答案——危機不在外部,而是禍起蕭牆!
北蠻族的左賢王和右賢王本來相互看着都不順眼的,但是為了從異族手中獲得過冬的糧食,他們難得地放開了彼此舊日的矛盾,試着加以合作。暫時合作而已……
而異族這邊呢?
北蠻國之中除了有北蠻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