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許始興元年、遼應歷十四年(耶律賢新年號將於明年初使用),時已至冬月底,正是寒冬臘月之時。不過等許軍到西北,可能已經是年底或明年初了。
遼國大將楊袞率先到達了夏州,立刻進王宮與李彝殷會面。
二人都不會說對方的語言,但都會慢慢地說漢話。於是兩邊合夥對付漢兒,卻只能用漢話交流才無須翻譯官。
楊袞以前深得耶律璟信任,耶律璟既死,他投靠了蕭思溫,蕭思溫也大度地接納了他。他是個看起來表情嚴肅、持重的中年人,較之中原人大多比較圓潤的面相,楊袞的臉有些狹長,鼻樑高。他戴着獸皮暖帽,護耳也是毛_茸茸的,走進王宮便與李彝殷相互鞠躬。
李彝殷馬上就道:「本王為党項各族共認首領,願楊將軍約束部下,勿襲擾平夏之民。」
楊袞道:「公無憂也,只要保障遼軍所需糧秣,本將保證秋毫無犯。」他口氣一轉,又急着說道,「數日前本將得到北院樞密使蕭公急報,已察明許軍此番動用兵力七萬至八萬人,其中禁軍四五萬人……」
李彝殷聽罷臉上立刻露出懷疑的表情:「平夏與大遼聯手,許國大張旗鼓雷聲那麼大,一副要滅了党項的架勢,才用幾萬人進攻?」
楊袞也有些尷尬,因為目前各部聯軍已經有十餘萬,又是在党項本地防守,實在少見進攻的一方兵力大約只有守軍一半的事。
楊袞道:「這是蕭公親自遣人送來的消息,應不會有錯。」
李彝殷問道:「許國的人馬尚在其國內,大遼如何得知許軍兵力?」
楊袞答道:「用奸細。以往大遼刺探東京,皆派斥候渡黃河打探,常被中原的巡檢抓獲;或以派使節,卻只能看到很少的狀況。後來大遼有司在上京查獲了幾個許國奸細,蕭公頗感震驚,許國人竟神不知鬼不覺深入草原到上京來了!一問方知,他們是偽裝成商人,利用契丹人貪利、勾結契丹人以掩藏身份。
蕭公依樣畫瓢,讓大遼奸細偽裝成商人,讓利於許國人。果然被許國人當作下金蛋的雞一般掩藏着。
不久前的東京大張旗鼓,在城郊聚集兵馬、校檢人馬,持續半月之久。蕭公派的人多次打探,賄賂官吏,好不容易得到了這個消息。」
李彝殷仍舊不太信。
楊袞也不敢確定消息是否準備,畢竟經過的周折太多。他便建議李彝殷在東南部道路上安插奸細,等許軍靠近_平夏時,再實地刺探。
楊袞說罷,恍然想起了什麼,便從懷裏掏出一封書信來,交給李彝殷:「蕭公親筆給李公寫的書信,殷切之辭盡在信中。」
李彝殷拿起來一看,全是漢文,用十分工整好看的小楷寫成,不想那大遼重臣蕭思溫竟也如此精通漢文……顯然蕭思溫不會寫党項文字,契丹文他們又看不懂,最後還是漢文最方便,就算放一千年的文字都能辨認如常。
然而蕭思溫的文採在這裏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李彝殷文化有限,實在看得是一頭霧水。他的神色有點尷尬,畢竟自身是党項人最高的首領,不願意展示自己胸無點墨,便道:「承蒙蕭公親筆,我定當沐浴更衣,靜心細讀。」
他心裏琢磨着,回頭找個人幫忙。一瞬間又不經意想起了女兒李月姬,月姬比他讀書多,肯定看得懂的。
李彝殷微妙的表情變化,被楊袞看在了眼裏。楊袞便主動說道:「蕭公交代末將,定要竭盡全力與將軍同仇敵愾,絕不會隔岸觀火……」
李彝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楊袞不動聲色道:「李將軍切勿懷疑遼軍誠意。蕭公言,而今天下多年風調雨順,如草木逢甘霖,將是伸展瘋長之時;薩滿祭司夜觀天象,悟神靈指示,祭司也預言,今後百年都將興榮。莊稼豐收、牛羊肥壯,人口必將興旺……」
李彝殷聽罷瞪着眼,不知可否。什麼祭司預見百年之後的事兒,他只覺得是大忽悠,完全不信。何況那薩滿教似乎會崇拜祖先,那是契丹人的祖先,關党項人屁事?
但他沒有提出任何質疑,只是悶着不吭聲……西北教派繁多,有信佛的、喇嘛佛的、摩尼教的、拜火教的等等,若是非要對別人信奉的東西爭個輸贏,那大家什麼都不用談了,先爭出
第七百七十章 草木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