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那些文武重臣會出現怪異表情的原因,但是,這些手段,既不傷天和,又還符合宗主國做法,例如援助對方教育和修路,給對方修建碼頭,以便我華夏帝國的船隻依靠,開埠以利雙邊的貿易等,對於這個完全荒蠻之地的婆羅國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
當然,遠期的話,自然是我華夏帝國大大地得利。
馬周提議之後,諸位自詡聖人門徒的文臣於脆都拉下了臉來獻計獻策,紛紛加入到了討論中來,反正咱們都是為國為民為天下。
氣氛十分熱烈,本公子也十分滿意,這才叫上下齊心嘛,被我影響同化之後,這些朝庭的文武重臣不再是那種徹頭徹尾拿着書本說仁慈善良的正人君子。
嗯,或者說他們更懂得為天下百姓,為華夏帝國去謀利,這樣的大臣,才是真正的國之棟樑。
等到了月末的大朝會時,終於迎來了來自婆羅國的使節團,為首的是一位面容清瘦但又顯得黝黑的長須中年男子,而其身後邊,是一位與他年紀相仿,但是頭髮微卷以布裹之,膚色更顯黝黑無須的男子入朝參見。
一進入了朝堂,看到了這間富麗堂皇的大殿,為首的那位長須中年男子的眼眶就開始發紅起來,來到了位置之後,兩人齊齊拜倒於地。口稱下國大臣及王子參見上國天子。
「陳卿何以如此激動,莫不是來朝之時,有人難為於你等不成?」我一臉迷糊的朝着這二位問道。
「稟上國天子,下臣本乃中原人士,因中原戰亂紛紛,先祖無奈,遠渡重洋,留駐於異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餘載……」說到了這,這位叫陳嘯的正使淚水差點滴了下來。
看到了這一幕,我也不禁有些唏噓。「莫要太過傷悲了,卿既是中原人士,那可還記得故土在何處,可有親族?
說起自己的家庭,陳嘯頓時有了精神:「稟上國天子,下臣原本是建康人士,東晉之時從北地遷至於此,祖上曾做過東晉的一任中書……」
陳氏在隨着東晉的開國皇帝一塊逃竄到了建康之後,在這裏漸漸地發展壯大了起來。之後族中在東晉時出了不少的大官,使得陳氏一族越發地興旺。
但是之後,東晉朝本是是王、謝、庾、桓四大族勢力平衡下的產物,王謝庾三族相繼衰落,桓氏成為唯一的大族,驕奢淫昏毫無才能的桓玄便輕而易舉地消滅了東晉朝。
接着便是劉裕滅桓氏後取司馬氏而代之建立了宋朝,在這之後,又被人給改朝換代,齊、梁、陳相繼出現,直到隋朝建立一統天下之後,江南之亂這才盡絕。
而陳氏經歷了長久的戰亂之後,家族的損失也十分慘重。而其祖聽聞有人遠渡重洋,見有大陸,大陸之上,和平安寧,相比起如今戰亂連連,餓殍遍野,便是那些氏家大族,也有不少整族整族的餓死的情況出現。
於是,其曾祖父一咬牙,帶上願意離開的親族七十餘人乘上了舟船遠渡重洋而去。最終,抵達了婆羅國時,尚存五十餘人,而來到了這裏才發現,這裏還有着不少也是避中原之亂而來的漢人,人數有近三千餘口。
之後,為了能夠在這裏生存下去,決定用自己的手段和本事去為婆羅國效命,直至如今。到了如今,不少的漢人在婆羅國與當地人混居。當然也有像陳氏一族這樣的集中居住的,而其中不少的讀書人都為婆羅國主效命。
而後,婆羅國主又與這些漢人官員聯姻,直至如今,已有四代國主更替,而那些婆羅國本族倒是對這些身材高大,膚色較淺,知書達禮的漢人十分尊重,甚至稱之為長人。
因為婆羅國人普遍較矮,一般也就是一米五六,而這位三王子如今有一米七幾,那還是因為與漢人通婚幾代換血之後的效果。
與這位漢人婆羅使節聊了一會之後,終於說到了正題,自然,我身為宗主國皇帝陛下,自然要為這種主動前來朝貢的國度表達我的仁慈,首先自然是准其為我華夏帝國的藩屬。
另外就是,該國既然如此的愛慕我中原文化,加上又貧窮落後,還經常遭受那些野蠻無知異族的侵略,我實在是不忍心見這些已經流落到異鄉的華夏子民還受那兵戈之苦,所以,朕作出了如下的決定。
第一,派一個師的華夏野戰軍前往婆羅國駐紮,幫助婆羅國掃蕩一切反抗勢力,另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