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祥葉樂當然想一走了之,但是他不能。躺在邏些城王宮中的尺帶珠丹冰冷的屍體,掛着眼淚哇哇啼哭的即將繼位的小贊普,吐蕃國百餘年的基業。這些都在提醒倚祥葉樂不能衝動,要以大局為重。今日無論如何是要達成和議的,哪怕再受羞辱,也不能放棄。這是自己在尺帶珠丹彌留之際的承諾。尺帶珠丹臨終時告訴倚祥葉樂,寧忍一時之辱,也要保證吐蕃國的基業不至於土崩瓦解。
倚祥葉樂沒有走,反倒重新整理思緒開始認真的就這三個條件進行討價還價。事實上高仙芝口中的這三個條件確實是漫天要價,就連他們自己也不會相信倚祥葉樂會同意這三個條件。但所謂求高得中,求中得低。在佔據絕對的心理優勢的情形下,滿天要價或許會得到不錯的結果。
第一個割地的條件的談判便進行了兩個時辰。圍繞着這個和議的條件,雙方唇槍舌戰爭論不休,摔碎了數個茶碗,掀翻了幾張桌子,甚至還互相問候了對方的親屬,終於在夕陽落山之前達成了共識。
割讓唐古拉山口以北之地是不可能的,青海湖一帶是吐蕃的命脈,吐蕃決不可能放棄北邊的沃野。但倚祥葉樂做了關鍵性的讓步,那便是兩湖一帶的石堡城。倚祥葉樂同意將石堡城和多瑪城割讓給大唐駐軍,這也是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本來此戰便是因為石堡城而起,圍繞着石堡城進行了數場大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了二十萬,最終互有勝負。這石堡城也是大唐玄宗皇帝一直心心念念要得到的地方。倚祥葉樂同意割讓石堡城,這一點是肯定能讓玄宗高興的。
兩湖三城中割讓了一湖兩城。東邊的羚羊城雖然沒有割讓給大唐,但倚祥葉樂承諾,決不在羚羊城囤積重兵,而只是象徵性的駐紮守軍五千。對於大唐而言,能拿到石堡城和多瑪城之後,整個吐蕃北境的格局便有了巨大的改變,大唐的兵馬終於能從碎石山大營往南推進兩百里,在石堡城建立大營。這樣一來,以石堡城為核心,掌控住吐蕃北境方圓百里之地的控制權,將來隨時可作為跳板,威脅吐蕃的腹地,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至於羚羊城,那曾經是李光弼率兵輕鬆奪取的城池,吐蕃人為了面子保留這座城池在兩湖之地,但其實要想拿下此城易如反掌。而且吐蕃人也不允許駐紮超過五千兵馬,這便是說,其實兩湖之地盡歸唐軍掌控。
對倚祥葉樂而言,保住了青海湖周圍的大片沃野之地意義重大,石堡城雖然割讓給唐人,但吐蕃可以在南邊兩百里處格里木河和通天河兩條大河的沿岸重新擴建城池駐紮大軍。一來可以掌控青海湖之地,二來也可作為唐古拉山口以北的重要防線。這兩條大河足可將唐軍往南和西南兩個方向的進路截斷,起到很好的防禦效果。而能夠保留羚羊城的控制權也是意義重大,羚羊城無需駐紮太多的兵馬,那只是一個擺在唐人身邊的釘子,通過羚羊城可隨時刺探唐軍的動向,起到預警的效果。
總之對雙方而言,各有所得。吐蕃人雖然吃虧,但卻在接受的範圍內,所以倒也皆大歡喜。
西邊的大勃律國之事,倚祥葉樂並未做更多的爭辯。大勃律國已經為大唐兵馬所征服。高仙芝在大勃律國重新立了國主,那國主已經宣佈效忠大唐成為大唐屬國。對於吐蕃而言,雖然失去了西邊的緩衝之地,但於目前而言,這些事還不能危及吐蕃的存亡,最多是格局上的被動,所以倒也無需在這上面太過較勁。
爭論的第二焦點便是吐蕃東邊的城池。按照高仙芝的說法,氂牛河和金沙江以東的所有土地割讓給大唐,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律賁城是東境的門戶,那也是不可能割讓的,但卻是大唐最想要的。雙方圍繞着律賁城的歸屬相互扯皮,陷入僵局之後,最後王源出來說話,提出了將野牛城永遠割讓大唐,並附帶野牛城周邊方圓一百里的地域統統歸屬於大唐作為交換條件,然後大唐放棄要求割讓律賁城的請求。
王源的要求讓倚祥葉樂喜出望外,野牛城的割讓是必然的,根據王源的提議,實際上只是將野牛城周邊的百餘里土地換取了律賁城的保存。那百餘里地可都是沙漠啊,就算不割讓,又有誰去在乎那百里的沙漠之地?
高仙芝覺得很意外,他不知道王源為何要提出這明顯吃虧的條件。但王源作為議和正使,他既然說出的話,高仙芝是不會反駁的。高仙芝和倚祥葉樂哪裏知道,野
第六五八章 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