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行為方式,形成的習慣,對待事物的觀點與看法,是一個人思想的體現。人格形
成的過程,在這裏我用「靈魂」的概念做一個比喻,人類的靈魂是人類思維與思想的載體,是
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瓶,構成人類的意識,記憶與認知等東西都以液體的形式被盛放在這個
名為「靈魂」的瓶子中。每個人都是一瓶窖藏多年的好酒,肉體不過是包裝這瓶酒的紙盒子。
一個人在剛剛出生的時候他的靈魂就是一個空的瓶子,瓶子裏面什麼都沒有,而隨着這
個個體與外界的互動,與外界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靈魂接受來自外界的信息,通過身體感官
對世界產生認知,或者接受來自他人的觀點與思想。這些東西就像原料一樣一點一滴被注入
這個瓶子當中,而瓶子作為一個進行反應的容器,這些來自外界的原料和瓶中原本就存在的
液體發生(不只是化學概念上的)各種各樣的反應,在人類生命的進程中,隨着與外界信息
的不斷交互,瓶子(靈魂)里的這些液體(思想)一刻不停的進行着反應。
而根據瓶中原有液體的成分,有些新注入的東西是被吸收,溶解進原有的液體中;而有
些糟粕的東西根本不發生反應,化作糟粕,結塊沉入瓶子底部。在我們的瓶子中,儲存着名
為思想的液體,這種液體可能不夠清澈純粹,可能還帶着一些分層,每時每刻都在與從外界
接受的新的信息發生着反應,每一分每一秒成分都在發生着變化,但瓶中的液體就是我自己
的思想。
在我看來,人的本質就是瓶子中的這些液體。如果失去了所有名為「思想」的液體,那麼,
即使「靈魂」的瓶子依舊存在,被其他的什麼東西重新填滿,那麼我依舊已經消失了,瓶子裏
的是另一個個體了。
等量的倒入液體互不相溶的液體(人格分裂),兩種液體各取一半完美混合(魂穿者的
自我認知),大量的液體被混合進同一個瓶子中(我之前的寫作《阿詩卡》)這些個個體是
否還是否還能算是原來的個體?這個我不做定論,需要詢問當事人具體分析,但是我估計大
部分也應該是「我既是他,又是他」這種模稜兩可的結論。
如果靈魂經歷了輪迴,瓶中原有的液體已經涓滴不剩,只剩下了一個不參與液體反應的
空瓶子,那麼這樣的下一世已經和我沒有任何關係了。假如記憶已經斷滅了,雖然瓶子依舊
是我用過得瓶子,但是我的本質已經被徹底替換掉了,一個瓶子,一個完全影響不了液體反
應的瓶子,與我和干?假如我的記憶被篡改,我便不再是我,只是很像我的其他東西。但反
之,如果我的精神能夠得以保存,依舊保持着純粹,即使更換多少次載體,我還依舊是我。
在《妹偶》結局部分的時候,程曉羽問過孟婆一句「你不是 npc?」而這句話大概是引發
讀者炸鍋的導火索之一吧。在這一段,曉羽和大部分讀者一樣,都對虛幻世界和真實世界抱
有着一些疑惑。但由於寥寥數句解讀並沒能達到相應的解讀效果,所以許多讀者都炸鍋了。
所謂有肉體的人類與虛幻空間中的人類,本質上都是裝在瓶子裏的思想,差別只在於裝
瓶子的包裝盒。「那裏的絕大多數人類意識都是存在於獵戶座的虛擬大腦,你自己的意識也
存在於別人的人生。」人的本質是那段自我承認的的意識,就是那份在瓶中不斷進行着反應
的液體,「強人工智能」也好「虛擬大腦」也好都是承載了意識的「瓶子」,一個反應容器。擁有
血肉大腦的程曉羽也好,在虛擬大腦中存在的蘇虞兮也好,都是獨立存在的意志「就像假如
世界上存在一個不通人情的神一樣,模擬世界也不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生活的主導。」而在故
事中人類獲得永生的方式是將記憶
瓶子——《妹偶》讀後感,聆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