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和始作俑者李梅已經察覺到了問題所在,但是當事人那些美國金雕的飛行員卻不知道這些,他們的大腦和身體都還處於高度亢奮狀態,只是這種亢奮有些過了頭,乃至於令他們產生了幻覺,這種情況下,中國金雕一旦開始針對性的搏殺他們的金雕,他們根本就沒有反抗的餘地。
短短五分鐘時間內,連續看到兩架美國金雕被擊落,而且是毫無抵抗的被擊落,李梅想了想,咬牙下達了一道後來讓他遭遇很多非議甚至差點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命令:「美利堅的飛鷹們,我是李梅,現在我要求你們進行特種進攻,為了美利堅,為了我們的艦隊,你們必須阻止中國轟炸機的進攻,不要管中國人的殲擊機,你們的目標是空中堡壘,進攻進攻,用你們的戰機,用你們的身體,一切為了美利堅。」
李梅究竟出於何種心態下達這樣的命令,對此,後世的軍史學家們曾有過各種各樣的分析,而直到李梅死後,從他的回憶錄中,人們才找到了正確答案。
「……既然我們的飛行員身體狀況已經出現問題,我想,與其讓他們毫無價值的被中國金雕擊落,還不如讓他們發揮餘熱,政府引進興奮劑,不正是為了彌補一線部隊戰鬥意志不強的弱點嗎,有興奮劑做催化,我們的飛行員比任何時候都要勇敢,也許他們真能創造奇蹟呢。」
李梅的回憶錄中有沒有美化自己和美太平洋艦隊的成分,答案是肯定的,客觀的解釋是,李梅下達這樣的命令,其實就是準備拼命,準備「破罐子破摔」了。
如果突襲艦隊後面真藏有中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他這麼做其實無可厚非,前有規模中國空中堡壘的轟炸,後有中國主力艦隊的圍剿,美太平洋艦隊陣型齊整的時候也許還有一戰的實力,但是現在,在艦隊整體戰力只剩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不到又外無援軍的情況下,似乎無論李梅怎麼做,結果都已經註定了。
只是,突襲艦隊後面並沒有中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所以李梅這麼做,其作用反而是適得其反的,反而加快了美太平洋艦隊覆滅的速度。
被興奮劑左右大腦的美國飛行員已經喪失基本的是非判別能力,這個時候,李梅的命令對他們來說就是聖旨,這個時候,他們其實已經駕馭不了自己的戰機,於是,李梅的特攻命令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閻王的催命符。
因為美國金雕拙劣的表現,中國金雕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全殲了它們,而在全殲美國金雕之後,它們立刻按照張曉林的命令,梯次飛回關島補給。
一步錯步步錯,如果一開始李梅就下令艦隊全力突圍的話,雖然他們依舊難免遭到重創,但是肯定能有相當比例的戰艦逃出生天,遺憾的是他一開始就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所以,美太平洋艦隊的全軍覆滅從他下令調頭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註定了。
相比李梅一開始就作出錯誤判斷,張曉林則是一點點的調整着戰術,並通過這種調整將戰場主動權牢牢的握在手中,所以,在相繼炸趴普林斯頓號航母和坎培拉號重巡之後,意識到接下來將會是一場鏖戰,而已方極有可能全殲美太平洋艦隊,他不着急了,開始佈置後手。
其實戰至中場的時候,美國人依舊有逃脫的機會,畢竟,張曉林手上的主要力量只有戰機,而突襲艦隊根本就不具備和美國人正面作戰的能力,如果李梅早早的選擇抽身逃跑,張曉林除了能夠通過追擊擴大戰果,將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美國人的殘餘艦艇溜之大吉。
可惜的是李梅在後來因為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完全失去了冷靜,他非但沒能抓住最後的生機,而且還讓戰場距離關島越來越近,於是,等他終於發現不對的時候,已經失去逃跑的機會了。
張曉林在作出讓金雕梯次回關島補給的決定的同時,還給高雄總部發了一封電報,此時,他依舊認為美國人的戰略意圖是想奪取關島以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所以他在電報中要求總部立刻聯繫太平洋艦隊,讓太平洋艦隊無論都抽調一些力量前來支援關島。
「我會儘量的增加集群的滯空時間以幫助關島守軍抵禦美國人的進攻,不過這個時間絕不會超過一個小時,據我估計,美國人要想打下關島應該要花三個小時,所以,如果到十二點的時候沒有增援,那將只能坐視關島被美國人佔領……」
第四百五十章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