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用於實彈射擊測試外,裝填子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用來檢驗彈匣本身的質量,這是因為不同國家生產的ak彈匣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毛病,例如彈簧總是軟弱無力,托彈板老是卡住,或者是壓滿子彈之後放上一段時間,就再也塞不進槍里等等,反正除了正常供彈外,什麼狀況都有可能出現。
假如條件允許的話,漢諾他們甚至不介意往每個彈匣里壓滿30發子彈,再放上24小時,然後拿出來看看還能不能正常使用,不過考慮到時間有限,他們也只能將每個滿載的彈匣輪流塞到ais74步槍的彈匣座里測試了一番。
令大家感到滿意的是,羅馬尼亞產的鋼製衝壓彈匣的質量相當過硬,雖然它比大多數ar步槍採用的鋁彈匣要重,不過它不像後者那麼容易變形,也沒有某些塑料彈匣在長時間射擊後容易受熱軟化的問題,出於降低故障率的考慮,還是可以接受的。
與韓冬的手動裝填方式不同,他們使用的是專用的彈匣連接器,將預裝在橋夾上的15發5。45mm口徑m74步槍彈一次壓進彈匣里,兩次就可裝滿一個標準30發彈匣,這也使得他們的裝填工作比韓冬要更早一步完成。
當韓冬將10個彈匣都壓滿子彈,塞進戰術背心的胸袋裏,背着2支狙擊步槍來到營房外面的露天靶場時,他的搭檔們已經打空了好幾個彈匣。
這處半廢棄狀態下的營房一共擁有4塊依山而建的靶場,其中25米、50米手槍試射靶場一塊,介於100米和300米之間的步槍靶場兩塊,300米以上的狙擊步槍專用靶場一塊,由於缺乏必要的維護,包括固定靶在內的各種設施已經顯得相當破敗,用來試槍卻已是足夠了。
經過距離營房最近的手槍靶場時,韓冬朝正在試射馬卡洛夫pmm的艾瑪瞅了一眼,雖然來自於德國,她採用的卻不是歐洲國家常見的側身單手射姿,而是標準的雙手持槍射擊姿勢。
看得出來,她的射擊動作做得非常標準,雙手握槍,雙腳分開與雙肩距離大致相等,臀部微微後撅,上身前傾,雙臂前伸,與雙肩保持平行——先不管真實水平怎麼樣,起碼姿勢相當性感。
在她身後停下腳步,韓冬猶豫了一下,決定先試試自己手中的這支馬卡洛夫手槍。
走到和艾瑪間隔一個靶位的位置後,他並沒有放下肩上的步槍,也沒有像年輕的女士那樣採用標準站姿以及有節奏的擊發方式,而是左腳前、右腳後地側身而立,用左手抽出腿側的手槍,扳開外置手動保險,拉動套筒將子彈上膛,單手持槍,「噹噹~當」、「噹噹~當」……一連打了4個三連發,於不到5秒鐘的時間裏將彈匣里的12發槍彈全部傾瀉了出去。
由於條件所限,大家都沒有戴射擊護目鏡和隔音耳罩,被密集的槍聲所吸引,艾瑪停止射擊,朝韓冬的槍靶上看了一眼,「莫桑比克,好槍法。」
25米處的半身靶上,胸靶的位置密密麻麻地分佈着7、8個彈孔,頭靶上還有4個彈孔。
這種「莫桑比克射擊法」(mozambiquedrill)是在快速連擊兩發(double-tap)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一種近戰射術,具體的方法是先向目標身軀快速打兩槍,然後迅速向上移動槍口,往目標頭部打一槍,也就是一個「雙擊(double-tap)」再加一個「爆頭(head-shot)」。
和傳統的雙擊或更加保險的三連擊(triple-tap)相比,這種射術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因為胸部比頭部面積更大,更容易瞄準,前兩槍可以更快更準確地擊中目標,從而能使目標在短時間內失去反抗能力,而第三槍則是為了破壞大腦,使目標更長時間地或是永遠地「停止」下來。
當然,由於要在目標的不同部位之間迅速切換瞄準基線,這種射擊方法的難度也要比兩連擊或三連擊高得多。
不過「莫桑比克」也不是最新的潮流,當前最流行的射術是rapid-fire,意指用半自動模式急速向目標身上傾泄多發子彈,這也是目前英、美等國許多戰術培訓機構最為提倡的訓練項目。
能一口叫出這種射擊方式的特有名稱,也足以證明艾瑪不是那種普通的辦公室白領,對於她的褒揚,韓冬臉上並沒有流露出太多得意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