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許使節在平安京等地逗留一月,返回抵達海州(連雲港),下船回京。零點看書www.yibigЕ.com 其中過程曲折,但他們回國時,立刻被大許朝野認為是一次失敗的邦交嘗試。
曰本國國書以攝關大臣的名義書寫,答應擇吉年月日到大許朝貢;但是他們沒有馬上派出使節朝貢,這個擇日卻不知是十年後還是二十年後!加上使節趙洪等人回朝後說起曰本國稱帝不恭,一時間朝廷諸臣憤怒,李處耘等功臣上書對曰本國開戰,先以武力威懾,再談邦交。
不過也有大臣認為蛟龍軍海船很少,大船未成,海路遙遠,興師動眾不能急成。他們建議,可以民間通商的形式,與地方官結交,再緩圖之。
高麗使者聽到了大許對曰本國不滿,大喜,上書進言皇帝先佔對馬島,再伐曰本國。不知為何,只要中原想征討曰本國,從來都是高麗喜聞樂見的事。
大許文武異常憤怒,這是十分微妙的心態……如果是遼國拒絕稱臣叫爹,大伙兒不會有啥反應;但一個他們看不起的弱國小邦不恭敬,就是不能原諒的事!
但郭紹沒有表現出任何態度。他先在西殿召見了正副使,親自聽正使趙洪的陳述。
趙洪躬身道:「稟奏陛下,曰本國內有人認為全然不必理會我朝,有人敬畏我朝武功國勢,表面恭敬卻欲在尊卑禮法上敷衍過關,不願激怒我朝。」
副使張寅也在後面趁機拜道:「微臣附議。曰本國君臣如此姿態,應有兩個緣由。其一,他們不知我朝是為礦山實利,以為我們只是為了炫耀威勢,中原若為虛名遠征曰本,以千百年的經驗看來可能不大。其二,曰本國君臣自持海闊路遠,朝廷鞭長莫及,有恃無恐,與中原來往與否、孤懸海外與否,他們可以從容度之。」
「咦。」郭紹聽到張寅的一番言辭,頓時留意了他,開口第一句話是:「哦!朕想起來了,你在平夏時,幫朕算術過。」
張寅忙道:「微臣鞍前馬後乃分內之事。」
趙洪聽到這裏,面有不悅地悄悄轉頭看了張寅一眼。
這個細微的動作連郭紹也看在眼裏,張寅卻不自知,他面帶紅光一臉激動,迫不及待當着趙洪的面雙手捧上一疊卷宗,將東西舉在頭頂,道:「微臣此番出使曰本,沿途見聞感悟諸事,皆記於此冊,請陛下過目!」
郭紹輕輕遞了個眼色,宦官曹泰上前接過卷宗呈上來。
郭紹隨手一翻,見裏面以蠅頭小楷寫滿了字,還有圖畫,洋洋灑灑好幾十頁之多。他當即說道:「爾等出使,並不虛此行。」
二人忙拜道:「謝陛下不罰之恩。」
他們告退後,郭紹對張寅進獻的東西興趣極大,當即就開始翻閱。
曰本國,郭紹當然一點也不陌生,後世打開電視,電視劇比較多……但是,對這個對手了解有多少,郭紹一想竟十分片面。
於是對他來說,這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對手。郭紹以前最感興趣的是女|優,現在最感興趣的是銀山。
郭紹開始試圖了解它,正如他對待所有的敵人。
大致翻了一下,張寅在卷宗中似乎沒有寫曰本軍隊,大概是沒見到的原因。翻開第一頁,並非郭紹猜測的「天皇」和重要大臣,卻是「神道」。
張寅在開篇寫道,佛法在曰本國大行其道,寺廟隨處可見,但也信神道,大多習俗頗有神道的影子。神道有很多神,一說幾十萬,一說數百萬。
郭紹當即從御案角落的書架上抽出封面寫着「東島行省事略」的冊子,提起毛筆翻開先寫上神道,然後寫沒有唯一的至高神。
但很快他的看法微微有些變化,裏面有至高神稱為「天照太神」,代表太陽,而天皇是天照太神在人間的後代,也沒有姓氏。郭紹忽然有點理解曰本國王不能公開稱臣的原因了,這樣似乎會動搖他們的信仰價值體系。
大致看完了張寅對神道的描述,郭紹記錄了自己個人的看法理解。
郭紹認為,神道相比佛法局限很大,也不完善,特別缺少哲學普世性的核心內容,**了儒家、道家、傳說、歷史等諸多內容。所以從宗教角度,郭紹覺得它是比較糟糕的宗教,因為地方性太強,所以狹隘難以像佛法、大食教那樣有擴張性。
但郭紹
第七百九十五章行省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