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私人飛機還沒在波士頓降落,牧野科技與福特達成收購意向的新聞,就已經引發了整個西方媒體的競相報道。
雖然牧野科技的業務繁多,從社交軟件到門戶網站再到在線音樂、在線遊戲、硬件開發、數據服務等等,但這些都跟汽車製造行業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樣一個互聯網公司,忽然要做汽車,這給民眾的驚訝程度,就像是nasa忽然決定做房地產一樣,因為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業。
而且,更讓民眾無法理解的是,李牧一口氣就從福特手裏買了三個品牌,這陣仗實在是有些大得驚人。
最驚訝的莫過於汽車行業里的人,尤其是日系和德系汽車品牌的高層。
現階段,李牧無論進入任何一個行業,都足以讓這個行業的人緊張起來,他以這麼大的陣勢忽然殺進汽車行業,給行業內的感覺,就像是即將面臨一場侵略。
李牧擅長做的事情是破而後立,進入一個行業,先把這個行業摧垮,然後再從廢墟里重建自己的家園。
就像是p3播放器,ango-一進來,全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比它好的遠沒有他便宜,比它便宜的也遠沒有他好,同價位的產品,性價比也比它低了一大截。
這樣一來,無論是強於ango-的產品,還是弱於它的產品,或者與它實力相當的產品,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李牧忽然殺進汽車行業,誰都不知道他會不會用ango-那一套來搞汽車。
這裏面,唯一淡定的,是德國戴姆勒。
戴姆勒早就通過goldberg家族的戴維森,提前知道了李牧收購這三個品牌的意向,他們從戴維森那裏也得到了李牧購買這三個品牌的動機情懷。
得知是情懷,戴姆勒以及旗下最重要的品牌梅賽德斯奔馳並沒有太過擔心。
但是其他品牌,或多或少都有些隱隱擔憂。
寶馬雖然覺得,以李牧收購的這三個品牌來看,就算搞得好,也不可能比寶馬優秀,但是,他們又怕李牧搞性價比那一套,萬一淨弄那些像ango-一樣噁心競爭對手的車型,那還真是夠頭疼的。
大眾也有點擔心李牧走性價比路線,一旦李牧玩那種「我的東西可能沒你的好,但一定比你便宜很多」這種路數,就真是足夠讓人頭痛了。
汽車這東西就是這樣,如果積架的中型轎車跟寶馬、奧迪或者奔馳的中型轎車,在售價上相差不大,德系三駕馬車絕不把它放在眼裏。
當然,他們也不怕積架降價,再怎麼降也要有個成本擺在那裏,降少了,不足以拉開自己和三駕馬車的差距,降多了別說威脅到三駕馬車,連自己都活不下去。
但是,李牧一旦插手進來,那套路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像以前搞p3的那幫人,他們都覺得,李牧再怎麼降,也不可能低於成本線,結果李牧就是有辦法把自己的成本控制到比他們還要低。
比如,這傢伙直接弄了個購物網站,搞了個物流公司,拋開所有中間商和渠道成本、物流成本,直接從線上賣p3給用戶,這誰能玩的過他?
不過好在汽車行業跟p3完全不同,p3是個超輕量級產品,汽車則是重量級產品,而且可能是民用級別里最重量級的工業產品,多數擁有汽車的家庭,最值錢的是房子,其次就是汽車,這種重型產品背後的繁瑣程度也是幾何倍增加,李牧能在線上賣p3,他能在線上賣車嗎?不可能的……
這裏面,最擔心的就是日本汽車企業。
日本人多地小、競爭激烈,所以日本創業者做事都比較重細節,危機感也比較重。
得知李牧要做汽車,本田、豐田、日產的高層都急了一腦門子的汗。
尤其豐田,他們攤子最大,危機感也最嚴重。
豐田北美的高層不顧時差,把日本總部的高層凌晨叫起來開了個視頻會議,幾乎是沒有什麼時間差的,把李牧收購福特旗下三個汽車品牌的消息告訴了國內的高層。
身在日本本土的高層管理人員,幾乎各個嚇的一個激靈。
豐田跟福特不一樣,福特的管理模式是大開大合,所以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