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我是師長范哈兒 > 第三百五十節 當前難關

第三百五十節 當前難關

毫無了解。他們實際上是各自為戰,在戰略上根本沒有任何協調。不過,希特拉曾鼓勵日本南進則又為事實,其理由是希望日本能從太平洋方面牽制美國。

    毫無疑問,希特拉最初的確希望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但到1941年9月之後即認為美國終將參戰,於是就想設法使美國把眼光轉向亞洲。反而言之,日本人的想法也正相似,希望美德開戰後會使美國把注意力先放在歐洲方面,於是可以減輕日本在太平洋戰區所受的壓力。

    所以,很有諷刺意味,二戰中的希特拉和東條真可謂同床異夢,甚至一直幻想着利用對方來給自己當擋箭牌,吸引敵人的火力。

    東條英機確實愁得頭髮都要掉光了,但是盟軍這邊,不管是范哈兒還是老蔣,也都忙得不得了。

    在太平洋方面,自始至終,後勤對戰略都具有重大影響作用。因為距離是那樣遙遠,所以後勤支援也就較困難:誠如麥克阿瑟所云:

    「太平洋戰爭的最大問題就是兵力的運輸和維持。勝利的基礎即為後勤問題的解決。」

    太平洋是一個太大的戰場,而且同時又包括着美國陸軍和海軍兩套不同的獨立指揮系統,所以西南太平洋(麥克阿瑟)與中太平洋(尼米茲)兩個戰區之間始終對於有限的資源持續不斷地展開激烈爭奪戰,因此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也就被迫採取一種分頭進攻的彈性戰略:尼米茲越過中太平洋向西進攻,麥克阿瑟越過西南太平洋向西北進攻,以菲律賓和中國台灣附近為會師點。至於優先步驟和目標則將根據情況的發展而作適當的彈性調整。

    最初是各打各的仗,彼此暫時相安無事,但進入到1943年以後,隨着戰事的進展順利,兩支兵力的矛頭是越來越接近,於是美國陸海兩軍對於下一個主要目標的問題遂開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陸軍方面除了害怕在開放的海洋上越過漫長的距離外,同時也認為馬里亞納和帕勞等島嶼實在太小,不足以當作向日本內圈防線發動巨型攻擊的基地。他們相信必須有較大型的陸上基地始能採取進一步行動。此外。他們在西南太平洋的作戰經驗也都是只限於較短的水上距離,對於遠距離的越洋作戰自然視為畏途。

    海軍方面的經驗和觀念則完全不同,自1942年以來,在中太平洋戰區,越過長距離的水上作戰早已成為慣例。尼米茲的問題與麥克阿瑟的完全不同,所以其解答也不一樣。麥克阿瑟是以陸地為基地,而尼米茲則帶着他的基地一同走。換言之,他的大艦隊一方面是作戰基地,另一方面又是打擊兵力。那是一種四位一體的組織——一個浮動基地、一支艦隊、一支空軍和一支陸戰隊。

    在中途島之戰以後,此種兵力即已設計和組織完成,在世界海軍史上應算是偉大傑作之一。此種戰爭工具不僅具有強大威力,而且更能自給自足,把所有的補給、維護、修理等設施都帶着走,所以也就具有無限大的行動半徑。因此,海軍上將金和尼米茲對於陸上基地並不那樣看重。

    最後的決定仍像過去許多基地決定一樣,關鍵仍為目前已有的後勤資源。

    日本為一海洋帝國,戰略物資幾全仰給國外,國內糧食亦不能自足。當發動戰爭時,其商船僅600萬毛噸。比1939年的英國連1/3都不到。日本海軍對護航作業毫無計劃和準備,僅當商船損失慘重後才開始尋求對策,但已來不及了。

    美國潛艇部隊對勝利之貢獻極大,其打擊針對日本經濟弱點和軍事弱點,所以能產生雙重決定性。一方面切斷其軍事組織的後勤系統,使其分散海外的大軍陷於孤立地位,並使其海空軍由於缺乏燃料而效率大減。另一方面使日本工業不能獲致必要原料,甚至於人民也感受飢餓威脅。因此,其總崩潰實可計日而待。除了潛艇以外,第二項決定因素即為美國戰略空軍。前者無聲無息,後者聲勢奪人,前者切斷海上帝國的四肢,後者則猛擊島嶼帝國的心臟,但足以置日本於死地。

    但是在當時,究竟僅憑海空權能否擊敗日本,抑或必須入侵其本土,仍很難定論,美國陸軍所採取的是悲觀看法。

    不過僅僅是初步的襲擊,就已經讓日本人足夠惶恐不安了。

    幾天以後,關於船舶問題的辯論,由於宣佈了所羅門群島之爭已告終結而突然變得黯然失色。哈爾西將軍及



第三百五十節 當前難關  
黃初推薦:  重生之北美1776  
隨機推薦:  紅樓夢未醒  奧特時空傳奇  妖噬星空  我在異界有座城  韓娛之崛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是師長范哈兒"
360搜"我是師長范哈兒"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