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節 兩線
在1933年長城抗戰後,日軍勢力已經明目張胆地進入冀北平西各地,並在冀東扶植了殷汝耕偽政權,北平東西北三方的交通都被日軍控制。所以,當時駐紮在平津地區的29軍部隊,其實已經處於三面受敵,能夠和後方聯繫的通道,只有南方一途。一旦在這樣的地方發生戰爭,日本佔據全面主動,當然也就很容易理解。就算現在真像范哈兒和老蔣預謀的那樣,提前開闢了
後世評論抗戰爆發初期,**除了在南京-上海一線和日軍鏖戰了三個月外,華北戰線好像不堪一擊,實際上這是因為日本對華北蠶食多年,在該地已經佔據了完全戰略主動,很多地方的戰事都像在包餃子一樣,幾面合圍,**最後能夠順利的血戰一場逃出就已經不錯了,大多數地方只能乖乖被日軍合圍全殲。
范哈兒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怎麼樣穩定華北的局勢,儘量讓抗戰的主戰場,最終定在華東的南京-上海一線。
從戰後的情況來看,七七事變的爆發,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時日軍並未做好全面侵華的準備,日軍直到20日才做好全面佔領平津的軍事部署。但是,此事又有必然性,因為地處北平南方咽喉的盧溝橋和宛平縣城,一直是日軍窺伺的重點。日軍多次挑釁,以圖控制這個要點。
日軍控制宛平,意味着切斷北平守軍最後一條自己控制的對外交通,此後,北平的中**隊無論補給還是調動,都必須在日軍的刺刀下仰人鼻息。那樣,宋哲元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只在北平部署象徵性部隊,主力南撤,其實是將北平天津拱手讓出。那他這個失去地盤的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也就當到頭了。要麼,依然在北平作「土皇帝」,條件自然是做日本人的傀儡了。四面無路的29軍那時即便想反抗也不會有機會。
當然,以日軍的想法,能夠製造摩擦,發個聲明嚇退中國守軍是最佳結果,九一八的成功使日軍對此很有信心。這也是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二等兵志村菊次郎,10點30分被認為失蹤,12點15分歸隊,此人1944年在緬甸被新一軍孫立人部擊斃)為由挑起衝突,而絲毫沒有收斂意識的原因。日軍未作全面戰爭的準備,不是它不想獲得北平天津,而是它認為根本無須興師動眾。
但是,日方後來承認,對29軍敢於反抗的思想準備不足。
在這樣的情況下,范哈兒想要讓日本放棄在華北的入侵行動,顯然也是非常困難,沒有巨大的讓步,想要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一旦過於退讓,就肯定會掛上漢奸的罵名,這又是范哈兒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接受。
所以在考慮了再三後,范哈兒終於通過**駐重慶代表王維舟,通知了**和西安的西北軍、東北軍方面。
和歷史上不同,此時的東北軍和西北軍,幾乎保存完整,**的實力,並沒有因為接受了部分西北軍而提升,但也沒有下降,所以綜合起來算,他們現在完全有可能力,履行更大的職能。
西安和紅軍方面,對於在這次民族統一戰線建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范哈兒,還是非常重視的。
接到他的通知後,立刻派了高級代表來重慶,和他進行商談。
西安方面的代表由張學良本人親自前來,而紅軍方面,仍舊是西南聯盟的老朋友政治部王主任。
范哈兒在范莊親自設宴,款待了兩人。
「啊呀,范某早就想這樣公開的幾位見見面,直到現在才正式有機會,正是讓人難以不激動啊!來,來,王主任,漢卿,我們先干一杯……」
范哈兒熱情的招呼那兩方代表。
現在這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各集團和派系的劃分,還是比較有趣的。其中老蔣的勢力毫無疑問最大,所有其他的幾家包括范哈兒和張學來年感、**、其他派系軍閥等,幾乎連成了一片,共同抵抗老蔣的中央軍系統。
而除老蔣之外,又是范哈兒的西南聯盟一家勢力最強,所以隱約間,西安的張學良、楊虎城,就和**方面更多的走在了一起,有暗中對抗自己決定的樣子。這一次他們兩方乘坐同一架專機過來,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呵呵,哪裏有哈公這麼激動,之前在西安,大家還不是都見過面麼。」張學良無奈笑着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