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節 優勢不再
雷擊行動後,老蔣還動用了國民黨宣傳部的一些手段,很是講了一些對日作戰即將勝利的不實評論。
這作為一種戰爭動員手段,當然是應當的,但是范哈兒卻知道,要是接下來**如果連續戰敗的話,就會對民心和統治威望,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了。
普通的人,在打順風仗的時候,自然是極為踴躍,一旦是逆勢抗爭,就顯得不那麼積極了。
現在的宣傳,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蘇浙贛等地,在中央的宣傳下,短時間就召集到了大量的新兵,並且社會各界對於抗日的捐贈,也是極為踴躍。
至於其他更遠一點的省份,雖然反應還沒有那麼及時,但在看到眼前上海的戰爭進展後,還是紛紛決定響應最高國防會議的戰爭動員和徵集令,派兵派物支援國民政府,積極參加抗日作戰。
此時聚集在上海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五十多萬人。正在集結準備增援的,還有三個集團軍。
所以就算日軍的援軍全部抵達了上海,在正面兵力上,也不可能形成對中國的絕對優勢。
不過,日軍擁有的特點,才是日軍能夠在三個月內突破上海防禦的原因。因為海軍重火力的支援,日軍在上海近郊擁有壓倒國家的火力;同時又是日軍可以比中國快得多的推進速度,在**組織第二道防線前,突破**所有後防的原因。
其實仔細看看,日軍的戰役布署簡單得很。日軍不是不能迅速突破**防線,而是不能太早突破,日軍需要一個「依靠炮火優勢消滅國家精銳力量」的時間空間。
像淞滬戰役這樣的戰爭,**當然是早就推演過幾遍,但是侵華之心已有幾十年的日軍,更是不知道推演過不知道幾十遍幾百遍了。
歷史上,日軍利用那幾千的海軍陸戰隊棄卒作為誘餌,讓**大規模的進攻,然後他們派遣軍艦和飛機,大肆轟炸頂着日軍炮火進攻的**。不精大量精銳的戰士,白白戰死在日軍的艦炮、炸彈之下,**的很多先進武器,包括戰車、飛機、大口徑火炮,都在這歷次的強攻行動中,大規模的損毀。
當日軍從容不迫的從本土和海外殖民地調集來最精銳的部隊時,正好以逸待勞,繼續在軍艦和飛機的支持下,一戰就擊潰久戰疲憊的**將士。時間裕量,是戰場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為什麼內戰中,農民可以支援共軍火力的關鍵原因。那就是,令敵方停滯時,自已一方可以利用時間裕量,完備因為後勤速度上的不足。日軍是故意吸引**在海軍火力範圍內「足夠長」的時間,大量消耗**有生力量和預備隊後,再實施「出人意料」的縱深突破。
其實日軍大本營,對於上海戰場上的普通陸軍士兵傷亡,並不是特別介意,這次雷擊行動,除了沉沒的軍艦外,士兵之類的,他們完全可以再付出幾個飯糰進行招募就可以了。到是沒能有效殺傷多少**,讓日軍大本營很是遺憾。
此時的上海日軍,在增援了兩個師團後,已經完全有了在正面戰場和**一戰的能力,但是日軍大本營和松井,卻還是都選擇了陸軍暫時在浦東登陸,依靠沿海要塞,背靠海軍大炮,狙擊**的陸上進攻。
因為國劇你的空中部隊,對於日軍國之重器的軍艦威脅實在太。在解決掉這個麻煩前,他們都不可願意冒險進攻。
日軍的戰略戰術,也暴露出了日軍戰略上的一個極大缺陷:以「超限」的戰爭手段,打的總是「有限目的」的戰爭。本來想依託軍艦大炮消耗中國陸軍的有生力量,當中國空軍出現,影響到了他們發揮後,就又只能選擇保守的行動,只想着解決空中麻煩後,繼續使用原來的戰術。
這個想法,很保守。
不過保守是保守,效果卻真是不錯。
上海之戰之所以難打,就在於中國沒有強大的海軍,老蔣的第一艦隊,早在剛開戰的時候,就找地方躲起來了,無論大陸上**如何大勝,都不會真正威脅日本,也很難攻克日軍依託海軍在上海近岸的要塞。
當暫時消除了日軍計劃中從上海進攻中國首都的可能性,更無法達成從北而南征服中國的作戰計劃,而**也在嘉湖佈置了三條國防防線後,說明**在南方開始作戰的成果,已經達到了彼方最高
第一百九十九節 優勢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