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節-一百三十四節 雷達
發生在重慶的間諜大戰,並不僅僅是目前西南情報機構唯一在進行的活動,其實真正來說,他只能排在委員會的次要任務欄中。
因為在本地的反間諜任務,仗着人數眾多的底層普通袍哥,就差不多能完成這些任務了,只有那些真正打入敵人內部,刺探情報,獲取機密的事情,那才是情報組織真正的最高任務目標。
就在重慶這邊對付日本間諜大打出手的時候,袍哥組織的情報人員,也已經在美國,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國家級的情報刺探活動。
一個中美混血的普通物理學學生,成功結識了一個名叫j.r.奧本海默的理論物理學家,並且在一次「車禍」中,勇敢的救了他一命。
隨後,這位混血兒,在奧本海默的介紹下,轉到他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成為這位老教授的學生,進行理論物理研究。
這一次並不為外人所知,甚至也不被西南情報機構重視的海外間諜活動,被命名為了「1號計劃」。對此,范哈兒對情報組織的解釋是,因為他排在海外任務一號,所以才取這個名字。
不過實際,范哈兒自己內心清楚,卻是因為這個情報計劃的過於重要,已經到了需要排在第一的程度。
這個時候的美國,因為世界大戰的態勢還不明顯,對於軍工企業的保密和控制,還沒施行戰時機制,監控當然並不是那麼嚴密。但是范哈兒也知道,實際上二戰中的很多經典武器,都是自從1935年就開始進行理論設計的,如果這個時候參與進去,那絕對能讓他們獲取大量有利用價值的高級技術,而且經過幾年消化吸收,等1942年中美全面聯手的時候,也不會再隨便被美國人認出來。
所以,范哈兒通過福布斯,向美國二戰中的幾大軍工企業,都派出了自己的正式間諜人員。
波音公司、共和飛機公司、馬丁公司、春田兵工廠、通用公司、俄克拉荷馬海軍電子工程學校、貝爾電話實驗室等等單位,在1935年的時候,都活躍着部分黃皮膚的工人或者研究的身影。其中更多的陌生身影,還是那些常見的美國白人。他們大多秘密受僱於范哈兒的西南情報機構,暗中以競爭對手的名義,竊取這些公司和機構的機密技術。
某個酒吧陰暗的角落中,當一個白人男子,將手中的資料交給一個黃皮膚的中國人時,基本上都意味着一次間諜活動的成功。
就算是軍方單位,在和平年代也要進行商業競爭,何況好多都市軍民兩用,而那些美國人,對於竊取民用商業機密一事,早已經習以為常,根本沒有想到他們背後代表了另外一個國家的利益,所以他們大多毫無心理負擔的接受了僱傭。
僱傭外國人進行情報收集,這也是范哈兒在1935年時,對外國採取的主要情報竊取手段。
他派出的間諜,當然不會局限於美國一地,之所以對美國派的最多,也是因為美國的各類工廠實在是太多了,這家不能進入就換另外一家,擁有各種類似高級技術的公司,根本不止一家兩家,他基本可以從容選擇,挑選一家最容易進入的,去竊取那一塊機密技術。
當然,作為傳統強國的英、法、德等國,范哈兒也派了不少間諜過去。
尤其是英國和德國,他們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開發出了大量的革命性高新技術,對於後世很多技術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現在范哈兒和他們的關係也還算不錯,所以范哈兒對這兩個國家,也派出間諜數目加起來,也差不多可以和派到美國的數目相比了。
隨着西南地區的工業發展,雖然沒有實現整個區域工業化,但短短三年時間,像重慶、成都、昆明、貴陽等地,工業化進程都極為迅速,工廠林立,大量工業產品,已經勉強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基礎工業體系,除了部分高精度車床、高水平冶金材料、電子技術設備等等,還不得不依靠歐美進口,很多基本的工業產品,已經能實現基本的自立根生供給。
如果是歷史上的四川和西南地區,那范哈兒就算手上了有了歐美的最新技術,想要依靠本地的工業水平,把他們生產出來,也完全做不到。
但如今,只要范哈兒從歐美搞到各類高精尖技術,最多給他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