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節 文物西遷準備
對何健的提議,范哈兒只是笑着安慰:
「何兄不必憂慮,其實不管湖南的實業發展如何,我們兩邊的合作都不會有問題。嗯……其實湖南有幾個特色企業,尤其是像柳敏他們這樣的汽車專家,范某到還是真的非常期待他們去西南的。」
頓了一頓,再補充一句:
「如果將來兩邊合作的好,范某還準備由西南地區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對湖南的實業和部分礦產業進行投資,幫助湖南進一步發展自己工商業實力。」
湖南的工商業雖然不發達,但是部分企業,卻還是很有投資意義的。尤其是湖南同樣礦產豐富,很多礦產更是西南地區所沒有或者不盛產、但又是工業發展所必需的,所以范哈兒在考慮了一番後,就提出了這麼個建議。只是他並不是存了幾分單純幫助的心思,主要還是為了賺錢和賺資源。
而何健本來正擔心雙方合作不夠緊密,現在一聽范哈兒的提議,只要雙方有更緊密合作的可能,卻是哪裏會不答應。
馬上就連連點頭:
「好,好!隨時歡迎西南聯盟的企業來湖南投資,呵呵,我回去就讓省政府出台政策,肯定給予西南企業最大的優惠。」
心中盤算:就怕你不來,只要有些事情只要拉了你進來參與,到時就可以推你出去和老將爭奪了,這樣的好事我怎麼會不理解。
至於范哈兒參與湖南的礦產和企業開發後,會不會把他架空,他到是不擔心。還有老蔣的國民政府存在,他們也想得到湖南的好處,范哈兒想要在湖南站穩腳跟,就只有和他這個省主席聯合,別無他途。
三家勢力中,國民政府最強,而西南聯盟和他的湖南政府則稍弱,現在想要不被最強的國民政府吃掉,就只有兩弱聯合對抗最強這麼一個選擇。
何健的政治鬥爭水平,其實還是比較不錯的,所以很快想出了這個連弱敵強,自己居中得利的方法。
范哈兒本來在訂婚儀式結束後,按計劃是應該馬上返回西南的,但他卻還是有幾件事情沒有做,需要再停留幾天。
10月底,他陸續拜訪上海、南京等地的幾大博物館和藏書樓、文史館等檔案機構,甚至還讓上海市長吳鐵城和杜月笙等人出面作介紹,幫他邀約故宮博物院的院長馬衡,來華懋進行正式的會談。
八年抗戰,整個華東和華北,基本都落入日寇的鐵蹄之下。淪陷區大量的文物和文史檔案,都被破壞或者搶掠,雖然戰勝後,大部分都回歸到了國內,但還是有很大部分珍貴的國寶級古董和文史資料,在戰爭損毀,被某些侵略分子掠奪潛藏,在戰後根本無法讓它們回歸。
這樣不可挽回的損失,范哈兒想儘量避免。所以就借着這次來上海參加全運會的機會,陸續拜訪了各大博物院和檔案館的負責人,和他們商量,是不是在時局不穩的時候,將部分館藏,提前遷移到西南這個中國的大後方去保存。
此時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已經不在北平故宮了,而是在上海,所以這也就方便了范哈兒進行對馬衡院長等人的約談。
1933年1月31日,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2月5日夜,故宮博物院的第一批南運文物2118箱從神武門廣場起運。至5月15日運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書畫9000餘幅,瓷器7000餘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餘件,玉器無數,文獻3773箱,包括皇史宬和內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檔案,明清兩朝帝王實錄、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國的檔案史料等。還有《四庫全書》及各種善本、刻本,當時國內發現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羅尼經》五代刻本,國內最古老的石刻「岐陽石鼓」。文物抵滬後,在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今陝西南路)的故宮博物院駐滬辦事處存放。1934年故宮理事會通過在南京朝天宮旁修建永久保存庫,但直至1936年八月才完工,隨後將存於上海的文物分5批遷運至南京新庫房。
事實上除了故宮,這次北平文物南遷時,還附帶運出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及國子監等地的其他文物共計6066箱。這些東西,毫無疑問同樣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此時不管是博物院院長馬衡,還是那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