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激戰正酣時,姜席間軍團終於走出東部山區,一頭撞在韓軍第四軍構築好的防禦陣地上。姜席間也是個死腦筋,面對敵軍堅固的防禦工事,在缺少大口徑火炮等重火力的情況下,悍然命令部隊進攻,結果兩天時間才拿下一個山頭,自身傷亡達三千多人,殲滅守軍不到五百人。而前方還有上百個山頭等着姜席間軍團去攻破,等到突破韓軍防線,估計姜席間軍團也剩不了幾個人,到那時圍攻漢城的計劃早已破產。
姜席間無奈,只好命令暫停進攻,並要求後方加大物資運輸量,提供一定量的火炮也突破敵軍陣地。可惜為了漢城戰役,大部分物資和火炮都被集中到李光竹軍團,姜席間的手裏缺乏火炮、缺乏機槍,甚至缺乏彈藥。
戰爭開始之前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彈藥的消耗速度這麼快,金鐘虢也終於認識到現代戰爭對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是多麼大的考驗,沒有強大的國力,根本應付不了大規模的現代戰爭。李光竹軍團最靠近漢城的部隊是第二軍第三師的一個連,他們遠遠地看到了平原上幾公里外的漢城,卻在韓軍密集的防守面前無法前進一步。
李光竹軍團、姜席間軍團開始表現出進攻乏力的跡象,而漢城的防禦卻越來越嚴密,新組建的第三集團軍被派到仁川港,用來保護漢城的左翼,同時保護韓軍的後勤補給線路。
戰爭進行到現在,所謂的代理人戰爭才變得清晰起來,從三藩市出發的運輸船隊,抵達日本後與另一支運輸船隊匯合,滿載美國的棉衣、藥品、彈藥等物資和日本的三十五輛坦克、三百名軍事教官、五萬支槍械,在10月18日抵達仁川港。
而早在10月3日,華國第一批從上海出發的運輸船隊就抵達了朝鮮的海州港,滿載幾百萬發子彈和幾十萬發炮彈的物資堆積在港口附近,雖然華國支援了部分汽車,海州到開城也有鐵路線,但物資的運輸速度仍舊慢的讓人發瘋。日本人修建的鐵路運量很小,而且日本人在撤離朝鮮時將其大肆破壞,華國接手後受制於國內經濟建設所耗費的資源,沒有對這條鐵路進行修復。所以鐵路運輸化為泡影,公路方面,華國支援的近五百輛汽車完全可以承擔起運輸任務,可惜的是朝鮮共和國內部竟然找不到足夠的司機,臨時培訓的司機面對複雜的路況和擁擠的路面,很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卡車堵塞公路的尷尬情況。
於是,承擔主要運輸任務的,竟然是朝鮮青壯組成的人力運輸大隊,據粗略估算,大約有五十萬民眾被組織起來擔任挑夫,利用騾馬、耕牛、手推車等作為主要手段,一點一點往前線運輸物資。
只要被徵發成為挑夫,就可以有足夠的食物,這是朝鮮官方的承諾,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麼幹的。為了加快運輸速度,只能讓挑夫和牲畜們吃飽,這個條件吸引了大量民眾前來主動參與到運輸物資的行動,他們大部分不會吃得太飽,一是重體力活會讓鼓起來的胃受罪,二是要留下部分給家中的孩子、老人。
只是這樣的條件下華國支援的物資除了彈藥等無法啃食的外,超過三分之二在運輸途中被挑夫和牲口消化,前線的士兵不但缺少彈藥,還缺少足夠的糧食。
相反韓軍卻可以利用仁川距離漢城近的優勢,獲得充足的補給,反映到現實中,就是漢城守備軍司令在獲得日美的補給後,策劃了一次大規模的反擊行動。他動員了五個師的部隊,向漢城以西的開里地區發動突然進攻,李光竹軍團猝不及防,駐守在當地的兩個師的部隊一直處於進攻態勢,根本沒有構築防禦工事,餓着肚子、缺少彈藥的他們面對韓軍潮水般的攻勢頑強抵抗,但在增援到來之前還是後撤十公里,使進攻線上出現一個巨大的凹陷部。
韓軍不但在後勤方面獲得優勢,在單兵素質、軍官素質等方面也在迅速提升,戰爭是最好的老師,大量毫無文化基礎的中低層軍官通過戰爭成長起來,成為韓軍的中堅力量。韓軍士兵也知道了如何辨別炮火,如何躲避機槍,如何擊中威脅最大的敵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朴明普發動的反擊戰中,韓軍炮兵部隊終於開張,雖然是在日本教官的指揮下進行的。(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五章半島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