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0月1日,被後世稱為「代理人戰爭」的朝鮮半島戰爭爆發,這個小國悲催的存在於華夏、日本、俄羅斯、美國等大國之間,上千年來就在大國之間掙扎求生,沒有一刻自己當家作主。如果放在歐洲,這個民族很有可能發展成為類似英國的世界強國,要知道英國的國土與朝鮮半島相當!
這場戰爭同樣如此,半島兩國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人為的割裂成兩個國家,誰也不能抱怨他們想要統一的願望。在這種單純的願望背後,是大國之間的角力,摻雜着太多的陰謀和算計。
戰爭一開始進行的非常順利,共和軍李光竹軍團近十萬大軍在10月1日當天就突破了韓軍的邊境防線,戰鬥輕鬆地讓所有人驚訝。韓軍在最緊張的板門店到開城一線,只佈置了三個師的部隊,更多的兵力還沒有抵達漢城,邊境就被突破,近在咫尺的漢城立刻受到共和軍強大兵力的威脅。
魯武宣此時才緊張起來,下令各地的部隊加速向漢城周圍靠攏,從毫不關心備戰,到處處指手畫腳,魯武宣搖身一變成為對一個連隊的調動都異常關心的軍事家。
外行指導內行的結果就是,韓軍的行動更加混亂,邊境地區潰敗的軍隊擁擠在漢城周圍的防線上沒人搭理。其他地區前來支援的部隊在漢城周圍來回奔走,卻不知道自己的防區在哪裏,或者到哪裏領取彈藥等後勤物資。另一側成堆的炮彈露天擺放,守護的士兵肆無忌憚的抽煙嬉鬧,軍官們甚至都參與其中。
與經受嚴格訓練的共和軍不同,韓軍原本的常備軍力不到二十萬人,而且軍備鬆弛、訓練量小,軍官也多是從舊時代的軍隊中直接轉變而來。士兵們得到了來自美國和日本的武器彈藥,卻很少有人懂得擺弄那些火炮,於是迫擊炮、大炮等重火力裝備被存放在倉庫中,空有重火力裝備,卻在軍隊中找不到。
局勢緊張後魯武宣命令從全國招募十萬新軍,組成第三集團軍應對挑戰。這個第三集團軍從軍官到士兵都是完全的菜鳥,與其說是士兵,倒不如說放下鋤頭的農夫。
10月10日,李光竹軍團完成了對漢城的包圍,只是另一側的姜席間軍團進展很不順利,他們在漢江平原東部的山區中遭遇暴雨,道路被衝垮,部隊行進困難,此時還沒有攻佔預定目標的春川。這給了韓軍喘息的機會,韓軍第二集團軍在橫城到漢城一線加強了防守,第二集團軍的第四軍利用橫城和春川附近的山地地形構築防禦工事,以保證漢城右翼的安全。另外更多的增援部隊也在向漢城集結,漢城守備司令朴明普手裏已經有第一集團軍三個軍和第二集團軍兩個軍的兵力,雖然防禦工事的構建進度緩慢,但如此多的部隊,總算給魯武宣幾絲安全感。
魯武宣的好心情沒有維持幾天,就被前線不斷送過來的戰報弄得心情焦躁。共和軍攻勢迅猛、火力強大,前線士兵反應,共和軍士兵訓練有素、戰術素養高超(韓軍士兵看來),他們往往先集中大量火炮攻擊韓軍陣地,韓軍士兵在炮火壓制下士氣迅速低落。然後共和軍發動集群衝鋒,在衝鋒時還利用機槍、迫擊炮等壓制韓軍陣地火力,消滅韓軍機槍陣地等火力點。之後悍不畏死的共和軍突入韓軍陣地,利用手榴彈等沿戰壕消滅韓軍士兵。在這種打擊下防守一方的韓軍經常潰不成軍,即使憲兵隊架起機槍掃射,也無法阻擋士兵的潰敗。
在後方觀戰的華**官團對戰鬥經過不忍直視,共和軍在漢城戰役開始後的三天中,向前推進二十多公里,消滅韓軍三萬多人,但自身也損傷超過兩萬人,可以說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華國為共和軍提供了優勢的火炮、一部分坦克等裝甲車輛,還有幾十架飛機,共和軍完全可以採用更合理的戰術,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傷亡突破韓軍陣地,而不是這樣一點一點的往前平推。樂非中校估計,漢城戰役結束後共和軍的傷亡將達到五萬人左右,而之前囤積的物資彈藥將因為這次戰役而所剩無幾,之後的戰鬥因為後勤斷絕而進攻乏力,甚至會出現韓軍突然進攻而崩潰的現象。
軍官團團長呂奉找過金鐘虢,但被他誤解為嫉妒自己的軍事才華和共和軍強大的戰鬥力,金鐘虢面對呂奉直言不諱的說道:「請相信我們朝鮮人統一國家的信心,也請相信我們共和軍統一國家的實力!」言外之意就是讓軍官團靠邊站,不要給金鐘虢找麻煩。
漢城戰
第三百四十五章半島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