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的戰火與納巴硝煙讓中國遠征軍再度名揚世界,洲戰場蘇德兩軍都在不約而同的積蓄力量,美軍則在組織重兵意圖在西非登陸,包抄德國非洲軍團隆美爾的狐狸窩。
放眼太平洋戰場,日軍正在聚集力量準備和美軍決一雌雄,在印度日軍攻印軍團在乘勝追擊高歌猛進,在密支那十餘萬中國遠征圍着第六師團的三萬餘人在猛敲猛打,而在納巴卻是中國遠征軍萬餘孤軍身陷敵陣拼死阻敵。
當歐洲戰場趨於平靜的時候,日本人卻在此時上蹦下跳忙得不亦樂乎,對此宋雨航看得十分清楚,日軍的攤子顯然鋪得過於太大了,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印度戰場、緬甸戰場,以及各個佔領地的守備部隊,日本人在嚴重的透支兵力和國力,日軍的整體素質和作戰實力在飛速下降,日本的資源和工業實力根本不允許日軍在多條戰線上同時作戰。
宋雨航敏銳的意識到,日本人的戰略部署猶如一環扣住一環的鏈接,一旦其中一環出現了問題,很可能會引發戰略層面上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果想打開缺口,眼前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遠征軍主力在密支那圍殲第六師團後需要立即完成整補恢復後勤補給,然後急兵猛進,在納巴之後的金敏山脈下的金敏平原上迎擊田中新一率領的增援部隊,利用金敏平原的地理髮揮機械化裝甲部隊的優勢,給予日軍致命的一擊。
而促成這一切的主要條件就是山地步兵師能否擋得住日軍東來的田中軍團的攻勢,然後在死死的將日軍拖住,給機械化主力部隊創造從北線穿越包抄地時間差,宋雨航的胃口很大,如果能夠吃下或是擊潰來源的日軍主力,那麼他就等於一役解決了自曼德勒以西所有日軍的主力,為下步東進仰光或是出兵印度進攻希科馬或英帕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滿是泥濘廢墟,遍地棄屍的密支那城內,渾身濕透滿身泥漿的中日兩軍在做最後地較量,形態各異殘破不堪的屍體和折斷的刺刀,摔碎地槍托,犧牲的烈士仍然保持着熱血怒張時候的表情,這是一場民族與民族之間意志地較量,一方為了報仇雪恥誓要斬盡殺絕,一方在絕望中拼死掙扎。
而在納巴城外的無名高地上,中國士兵蹲在簡易的防炮洞或散兵坑內,忍受着日軍鋪天蓋地的炮火,每當炮火延伸之後,中國士兵都會在哨聲地指揮下迅速進入陣地。
遠在重慶黃山官邸的蔣介石此刻可謂是坐立不安,十幾萬國民政府最精銳的部隊身陷緬甸,由於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中斷了通往前沿的公路,身為軍人式政治人物,蔣介石在軍事指揮方面是有一定的造詣地,他清楚十幾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巨量物資是個什麼概念。
一旦補給中斷,密支那久攻不下,日軍東來之援軍進抵城下,那麼年地大敗退將可能重新上演,年蔣介石就丟了近十萬精銳到無以復加的中央軍嫡系部隊,但是眼下宋雨航地這支遠征軍他卻萬萬丟不起,軍乃國之本,他一直以衛立煌掛名卻始終不讓衛立煌赴緬,就是不想有人對宋雨航的指揮判斷做出不必要地干擾和影響。
蔣介石立即責成第二十集團軍司令長官霍彰,督促其下的第53軍周福成部,第54軍方天部,立即以戰鬥姿態開赴緬北策應密支那兩翼,全力保障交通線的暢通與安全。
近期運抵昆明地一切物資、武器、彈藥一律優先保障遠征軍使用。前線地戰況基本是每隔6個小時就會由遠征軍情報部向他做具體匯報。仗打成什麼樣子了。蔣介石心裏還是十分有數地。對於宋雨航從未向他叫苦一事他大感十分欣慰。
幾天來。只要一有人提起緬甸戰事。蔣介石就會誇獎道:「安逸臨危不亂。處驚不慌。練兵有成。指揮有方。頗有大將之風度啊!此子忠心赤膽不計個人榮辱生死實乃民族幸甚、國家幸甚啊!」
既然委員長高興。一幫侍從和幕僚就會意地不斷挖掘宋雨航身上地閃光點和長處。眾人都順着委員長地意願行事。仿佛誇獎宋雨航就是他們地本職責任一樣!宋雨航一時間似乎成了完人!他地成功與超凡地能力全都離不開委員長大人地慧眼識英才。千里馬雖好。但是也得有伯樂來發掘啊!宋雨航越是越幹練成就非凡。也就越發顯得委員長地識人不凡。
蔣介石在關注着宋雨航。而宋雨航則在關注着張天勝。張天勝在全神貫注地關注着黃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