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為別事……鄭老先生,在下這次犯險來此,是想請鄭老先生趕緊離開此地,以躲開戰亂之禍。」
陸仁的話讓鄭玄鄭老爺子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搖了搖頭向陸仁道:「老夫隱居於此,與世無爭,又何來這戰亂之禍?再者,縱然是袁本初與曹孟德打得天昏地暗,老夫這樣的一個行將就木的糟老頭子,對他們難道還有何用處不成?」
陸仁心說你鄭老爺子多半是讀書太多,這會兒早就成了個書呆子,難道會連這點人情事故都不懂?不過陸仁對此也是早有準備,就把之前想好的話有條有理的說了出來。而主要的,也就是說明一下以袁紹那種好面子的為人,在開戰之後肯定會硬逼着鄭玄出來給他袁紹長長臉的事。
一番細說之後,鄭玄便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許久過去,鄭玄才輕嘆道:「陸僕射的好意,老夫心領了。只是老夫如今又能去到哪裏?老夫今年已經七十有四,或許今夜就榻,明日就再也不能下榻而行。如今能身歸鄉里,身死之日可以魂歸故土,足矣……」
接下來的話,陸仁根本就沒什麼心思去聽了。反正陸仁心裏明白,鄭玄要麼就是不相信自己所說的話,要麼就是覺得自己都已經這把年紀了,死就死吧,能死在家鄉故土這裏就行。而一個七老八十的老人家,會有這樣的心態實在是太正常不過。
所以陸仁是耐着性子等到鄭玄把話說完,這才向鄭玄恭敬的施了一禮之後回應道:「既然如此,在下也不便在此叨擾,就此告罪而去吧。」
鄭玄上下仔細的打晾了陸仁一番,本來是想再說點客套話,然後再留陸仁在自己這裏招待一下吃頓便飯什麼的,但想想陸仁的身份,卻也明白不便多留。因此客套了一下之後,鄭玄是親自把陸仁送出了門外,目送陸仁和趙雨這些人離去。
一些門人弟子什麼的見了這情況難免會覺得有些奇怪。說以鄭玄的名望、身份,哪還有什麼人能值得他親自送出府門的?而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人向鄭玄發了問,鄭玄對此只是笑而不語。不過在心裏對陸仁的評價可着實不低。
這裏再順便扯一句,鄭玄在建安三年的時候,曾經被獻帝劉協征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並且命令所過郡縣長吏送迎。鄭玄在家拜受後便乘安車前往許昌。但到差不多的時候馬上又藉口有病請求告老還鄉,換句話說就是像征性的晃了晃就閃人了。而他雖然並未到任就職,但已經拜受此命,故也有人稱他為鄭司農。
總之鄭玄前前後後被州辟、舉賢良方正、茂才等共有14次,皆拒而不受。公車征左中郎、博士、趙相、侍中、大司農,也都沒有就職。在漢末黑暗的社會情況下,鄭玄這是有意的在保持其名士的清節,不肯與他所鄙視的那些外戚、宦官及唯名利是圖的假名士們為伍,轉而一心在學術上發揮自己的才智,以布衣之身而雄視世人。不愧其名士之名。
而這些和陸仁又有什麼關係?因為陸仁在建安三年的時候,剛好因為「私鐵」一事而被罷去了官職,躲到萌村去當自己的小財主去了。而這樣的事,鄭玄是不可能會不知道的。因為知道這樣的事,鄭玄雖然無意為官,卻也曾留意過陸仁做過的那些事,猶其是陸仁的屯田,鄭玄更是格外的注意。
那個時候已經有人評說陸仁只要好好干,到差不多的時候大司農一職就肯定是陸仁的。鄭玄在了解到了一些事情之後,也持以相同的看法。對陸仁因為所謂的「私鐵」而被罷去官職。心中也是大呼可惜。而鄭玄本來就反感那些黑暗的官場之爭,在聽聞了陸仁的「事績」之後,其反感程度又上升了許多,所以鄭玄這回跑的。可比原有的歷史還要快得多。
現在陸仁突然在鄭玄的面前出現,還勸鄭玄趕緊離開是非之地,鄭玄聽雖然沒怎麼聽進去,但陸仁給鄭玄留下了一個非常好映像那卻是可以肯定的事……
————————————————————
另一頭,陸仁與趙雨正走在回去的路上。許久過去,趙雨實在是忍不住了。問道:「陸先生,難道你就這樣離去?萬一袁紹……」
陸仁擺擺手道:「不用萬一,是肯定會。袁紹這個老傢伙太好面子了,巴不得誰都站到他的身邊去給他充場面和搖旗吶喊。」
趙雨道:「那先生你就這樣對鄭老先生不管不問了?當時你帶我們來的時
第四百二十回 暫緩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