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寫給孫權的這封信曾經給陸仁看過,不過陸仁看到的其實只有一半的內容。而對於這個事情,陸仁心知肚明卻沒有做出什麼干涉,因為陸仁知道在現在這個時候必須得要表現出自己這裏的誠意,所以周瑜的這封完整的信件是以完全沒有開過封的狀態送到了孫權的手上。
而這個時候的孫權正處在一個到底是出兵還是不出兵的相當猶豫不決的狀態之下,最需要的就是周瑜這樣的人物所給出的建議,因此孫權在收到信之後馬上就拆信檢看,但是在看完之後臉色就變得有些不太好看了。再想了想,孫權就讓人去把魯肅給請來商議。
原本的歷史上,孫權的江東四英將到這個時候死得只剩下了陸遜一個,而現在的情況是呂蒙十幾年前就死了,陸遜則是被陸仁給挖走,到是周瑜和魯肅這倆本來該病死的傢伙,卻因為陸仁的緣故治好了病並且一直活到了現在。所以說現在的孫權比起原有的歷史上只剩下一個四英將的情況反而還多出了一個。
不過周瑜為了孫權而跟着陸仁去了中亞參戰,江東的上游統帥一職是落在了魯肅的身上。這回的事情因為鬧得很大,周瑜又不在孫權的身邊,所以魯肅的建議對孫權來說就極為重要,因此之前就已經把魯肅給叫去了建業。
但是魯肅這回卻沒有發表過什麼明確的建議,要在三派中劃分類別的話,魯肅都可以被劃入觀望一派之中了。不過孫權並沒有責備魯肅,因為孫權知道魯肅在這個時候和自己一樣都陷入了那種猶豫不決的狀態,畢竟這次的機會真的是太難得了。
閒話少說幾句,只說魯肅聽說孫權召見就急匆匆的趕了來,與孫權見面之後也沒什麼客套話,孫權就揮退了侍從,然後把周瑜的信遞給了魯肅去過目。等到魯肅看完,孫權就問道:「子敬,公瑾信上所言之事,你是如何看待的?」
魯肅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又很仔細的看起了周瑜的信。
周瑜的信分成了兩個部份,前半部份那是給陸仁看過的,上面無非就是一些官場上的套詞,所以不用去細說。但是後半部份,也就是陸仁沒有看到過的那些,則是周瑜向孫權一一的細說了一下他所考查到的陸仁所具有的潛在實力,比如說某地某縣,擁有多少的住戶,每年能產糧多少,到必要的時候能徵集到多少的兵員,還有工業方面的產值能有多少……
信中周瑜還很明確的寫道:「瑾雖隨陸仁征戰於中亞,身有為質之實,但瑜絕非惜命而以圖自保之人。今主公若應曹丕之邀而起兵,雖或可得一時之近利,然陸仁根基深厚,以當前之局斷然無法毀其根基,而主公亦無力進而滅之。似如此,陸仁雖或敗退,但定可重整旗鼓再報復江東,介時江東便難有寧日,望主公細加思量,慎之、慎之!」
這些一一列舉出來的數據看得魯肅也是心驚肉跳。等到再次的看完,魯肅實在是忍不住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然後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氣再向孫權道:「好險!若非公瑾及時的送來此信,而使主公向陸仁用兵的話,只怕日後我們江東將會不得安寧,甚至有懸卵之危局!」
孫權的臉色有點泛黑,沉聲道:「這陸仁真的有這麼深厚的實力?」
魯肅道:「公瑾的為人,主公難道還信不過嗎?而且公瑾這兩年一直都呆在陸仁的地盤裏,對陸仁地盤的考量與認知遠在江東諸君之上,所以在下敢斷言公瑾信中所述者皆為實情。」
孫權依舊黑着臉,人也是既沒有點頭卻也沒有搖頭。話說孫權就真的那麼信任周瑜?十幾年前的赤壁之戰時期或許是,但現在已經是十幾年之後了,孫權這個上位者的心態多多少少的已經有了些改變。雖然說還沒有那原有的歷史上那種「晚節不保」的地步,但是……唉,這種問題說多了真沒什麼意義。而事實上周瑜在幾年前會選擇交出兵權,然後自己徵召江東子弟跑去陸仁那裏參戰,其實就有那麼一層避免功高震主的意思在裏面。這既是在自保,也是在維護着孫權的面子和里子。
總之,孫權對周瑜是還信任,但不是完全的信任。所以在這個時候,孫權也難免的會生出一些別樣的想法,對魯肅剛才說出來的話,也才會既不點頭也不搖頭。
魯肅那也是人精中的人精,誰要是真把魯肅給當成了老實而厚道的人那就是大傻瓜,至少在陸仁的眼中,魯肅就是那種看起來老實,實際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