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伏魔府 www.fumofu.com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
「崆峒山叟到江東,荷枚來尋支遁蹤。馬跡幾經青草沒,仙壇依舊白去封。一聲清磬海邊月,十里香風澗底松。何代沃洲今夜興,倚欄來聽赤城鍾。」
每每讀到這些描寫浙江新昌的詩句,在過去其實說實話我的感觸並不是特別深的。總是感覺到現代的快節奏生活和詩人們所處的環境已經大不一樣。那些在詩人們筆下美不勝收的景se,大概早已被工業的高速發展所破壞了。
但是這一次由盛和新昌政府所共同組織的新昌游卻讓我知道,原來真的還存在着新昌這樣一個讓人不忍離去的世外桃源。
當步入新昌著名的大佛寺的時候,天空中飄起了淅瀝瀝的小雨,然而這絲毫不影響到遊覽的興致,反而增添了一分別樣的情趣。
「興之所至,雨中漫步」,那種早已和我遠離的生活現在卻又重新出現在了面前,這樣的心情也許只有自己才最明白吧。
周圍幽靜寧馨,樹影婆娑,讓人仿佛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城市的生活和這裏沒有任何交集,所有的煩躁、焦慮,當你步入這裏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只有一種心靈上難以用文字表達出來的安寧。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唐代詩人李涉詩句中所描寫的意境一直到今天才能夠被我很好的領悟。
雨漸漸的變得大了起來,但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加快腳步的,或者所有人的心裏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匆匆的腳步將會破壞這份在城市中永遠也都無法品味到的寧靜。
放慢一些,腳步再放慢一些放輕一些,步履再放輕一些閉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氣,你將會從空氣中聞到那種「物我一體,心物一體」的感覺。
比這更神奇的,我想或者是大佛的來歷吧。
南齊永明四年,石城山來了一位叫僧護的和尚。相傳僧護常見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現,於是他發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巨型彌勒佛大像。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成造像的面幞,臨終前仍發誓「來生再造成此佛」。後來僧淑續鑿,但也沒有成功。直到梁天監六年,梁建安王肅偉派當時最著名和尚僧佑到此主持續鑿工程。在僧佑的計算和指揮之下,終於在天監十五年大功告成,名揚天下,從此開始了真正大佛寺的歷史。
也正因為如此,人們便將大佛寺稱為「三生聖跡」。
窮三生之力,建造出如此宏偉的大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更加不可思議的,卻還是僧人和工匠們們在落後的條件下所創造出來的這份奇蹟。
弘一法師李叔同、米芾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為這聖跡所折服,在這裏留下了他們的墨寶。我想他們當時和我的心情是一樣的,當想離開這裏的時候總希望能夠再多滯留一會,再多滯留一會
帶着遺憾的心情離開了大佛寺,回想起來總覺得遺憾,還是沒有能夠好好的領悟到大佛寺的全部,如果能夠在這裏多住上十天、二十天,我想當自己再回到城市的時候,或許心境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吧。
然而,當次日來到天姥山的時候,這份遺憾卻完全被另一種心情所取代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玉倒東南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很多人都是從李白的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知道天姥山的,我也同樣不例外。
汽車平穩的行駛在盤山公路上,兩邊都是懸崖峭壁,有恐高症的同伴緊緊的閉起了雙眼不敢朝車窗外多看一眼。我是軍人的孩子,在部隊裏渡過了整整十一個年頭,從小便走過比這更加危險的路,因此膽子略大一些,一直都在看着外面的風景。
而隨着汽車的顛簸,窗外那些不斷掠過的景se,使我甚至能夠想像到這樣一幅場景:
當年的李白夢中就站在這裏,看着周圍的陡峭懸崖,豪興大發,左手酒,右手筆,在龍吟虎嘯的陪伴下一口氣走到了頂。然後當從夢中醒來,便有了那流傳千古的詩篇。
可惜我不是李白,我沒有做過那樣的夢,更加沒有詩仙那樣的
「新昌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