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大軍進城儀式現場。
張延齡聽了沈溪的解釋,冷笑不已:「沈中丞,您可真會練兵啊,改天換個時間,請你幫忙把京營其他兵馬也操練一番?」
沈溪向張延齡微微一笑,道:「建昌侯過譽了,在下只不過帶了一群人,自鬼門關前走了幾遭而已!」
張延齡先是沉默不語,他仔細考慮了沈溪的這句話,覺得沒有問題,沈溪的確是帶着他的兵馬,從土木堡一路九死一生殺回京城來的。
跟這群時刻處於生死邊緣的人去比精氣神,的確沒有任何必要!
張延齡冷哼道:「換作京營其他兵馬,表現未必便會差多少!」
此時的張延齡,死要面子,拒不承認沈溪的能力。但張延齡也不得不承認,他從未見過這麼軍容齊整的軍隊,自己也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就在張延齡等人以為沈溪所部的表演基本結束時,突然傳令兵高嗓門的傳報聲又過來了:「中軍兩千六百將士,押送韃靼俘虜二千五百六十二名,進城獻俘!」
當這個數字報出來後,城門口已經是死寂一片。
等把傳令兵接連傳報的聲音聽了好幾遍,他們才確信自己沒有聽錯,的確是兩千六百將士,押送近二千六百韃靼俘虜進城。
蕭敬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趕緊過來向沈溪問詢:「沈大人,這數字,不會出錯吧?」
明顯的道理,俘虜的數量大大超出了朝廷的想像!
之前謝遷為了讓沈溪中庸平和,在朝中儘量保持低調,有意在功勞簿上降低了功勞,在俘虜問題上更是一筆帶過,但這會兒皇帝別出心裁安排這麼個進城儀式,依照慣例便有午門獻俘的議程,加上內閣那邊尚未接手俘虜的問題,謝遷來不及做出任何掩飾,就這樣被沈溪所部將俘虜堂而皇之地押送進城了。
數字之大,讓馬文升、張懋、蕭敬等等對大明與韃靼戰爭知根知底的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蕭敬過來詢問,是怕沈溪麾下兵馬虛報多報數字。
沈溪往城門口看了一眼,俘虜暫且沒有押送過來,不過應該快到了,他若無其事地解釋道:
「具體的清點,應該是軍中自行完成,這兩天本官已先行進城,具體事宜並不是很清楚!」
沈溪自己也知道這次獻俘的數字,很可能會跟上報的數字不符。
以前遇到這種事,下面的將士基本都是虛報多報數字,等真正獻俘的時候找一些夷狄平民來冒充夷寇士兵,但這次沈溪卻是在之前上報時主動進行少報,反倒在獻俘的時候把真相暴露了出來。
蕭敬瞪大眼睛,緊張地說道:「沈大人,如果虛報獻俘人數的話,罪責可不小啊!」
沈溪知道,蕭敬害怕的是最後俘虜的數量不夠,而不是說之前少報的問題,當下點頭:「蕭公公之後自行清點便是,想來數字應該錯不了!」
蕭敬原本不想花那力氣,但聽了傳令兵上報的數字,他已經是坐立不安。
近二千六百俘虜,這可是活生生的人啊!
之前邊關傳來的戰報,多場戰事累積下來,斬殺韃靼人的數量都只是這個數字,一直到京師保衛戰才收穫數千韃靼人頭!
但這次沈溪居然直接獻俘二千六百多人,在戰場上,殺個韃靼人已經不容易,現在居然是活捉回來,還是這麼大的數字,讓蕭敬心裏直打鼓。
如果沒有這麼多俘虜,就等於是在圍觀的大明百姓面前丟人了,朝廷的臉面將蕩然無存。
如果不是因為獻俘儀式已經開始,蕭敬甚至都準備將整個流程暫停,找人先去跟皇帝奏報過,再由皇帝來定奪是否將獻俘儀式繼續下去。
蕭敬一臉為難之色:「沈大人,您在這等問題上,可不能信口雌黃啊!」
沈溪有些不滿地抗議:「蕭公公,獻俘之事,乃是朝廷主導,本官一直留在城中,事情都是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人來安排,本官可沒有插過手,現在獻俘的數字,本官跟諸位一道,也只是剛聽下面整理奏報過來,你怎可說本官信口雌黃?」
蕭敬心想,嘿,你小子居然不肯認賬了,如果到時候俘虜數量不夠,不會讓我下去穿上韃子的衣服裝俘虜吧?
蕭敬正準備跟沈溪發火,很快他就顧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