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盛大與新昌政府合作,組織了一次作者採風活動,借着地利之便,承蒙編輯厚愛,有幸參與了這次活動,去見識一下名聞已久,卻未曾去過的新昌大佛寺,與唐詩之路中的沃洲天姥。
五月十九號,小雨,一行人趕赴新昌,在吃過富有當地特產的午宴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直奔大佛寺而去。
大佛寺就在縣城中間,不過在寺里一路走來,卻都是山,新昌自古就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說,整個縣城都在群山懷抱當中。
進了山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體上一個高達二十米的佛字摩崖石刻,是弘一法師手跡,下面則是用石塊壘成一個心字,佛字岩的對面,則是圓形蓮池,蓮池中央,是漢白玉雕刻而成的蓮心,泉水就是從那蓮心噴灑而出。
這是大佛寺有名的景點佛心廣場,意思是進了山門,先到這裏看佛見心,看着那個宏偉的佛字,確實能感受到其中的寧靜祥和。
過了佛心廣場,行至據說是全國寺廟裏最大的放生池,南面岩壁上面同樣有弘一法師的手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
再往裏,到了禪院入口,見到了宋朝書法大家米芾所留的面壁二字。
字跡好壞我等俗人辨別不出來,倒是聽導遊解說,這兩個字,不是為了那些和尚面壁思過,而是為了那尊彌勒佛,蓋因其佔了釋迦摩尼的大雄寶殿,也因此,這座大雄寶殿,要比外面的地面,低了幾尺。
也許是因為下着小雨的關係,遊人不多,雨中漫步,空氣清新,行走在莊嚴肅穆的石城古剎當中,分外有種洗淨塵俗的感覺。
參觀過大雄寶殿之後,在導遊的帶領下,直奔今天的主題,新昌大佛而去。
新昌大佛是新昌一張最著名的名片,始建於東晉時期,距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佛頭高4。87米,耳長2。7米,兩膝相距10。16米,是中國江南第一大佛,可與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中大佛相媲美,目前仍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幾尊石雕大佛之一。
這座大佛,由南北朝時齊梁年間(約486一516年),歷經僧護、僧淑、僧佑三個高僧,前後營造30餘年,才終於開鑿成功,世稱三生聖跡。
一跨進大殿,就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震懾,高達近二十米的彌勒大佛寶像莊嚴,慈眉善目,微笑着凝視自己,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都能與大佛的目光對視。
在方丈的帶領下,我們體會了一遍禮佛儀式,其中種種莊嚴與肅穆,哪怕是不信之人,也能從中體味一二。
從江南第一大佛出來,又在導遊的帶領下,去往雙林石窟臥佛殿。
這個臥佛殿,是最近幾年剛開發的景點,殿內大廳南北縱向23米,橫向長48米,臥佛面朝西方,總長37米,高9米,經過造像和石窟內外設計,佛像與自然山體融為一體,完全體現了當時世尊在拘屍那國,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樹下涅槃時安詳、寧靜、智慧圓滿的情景。
從左邊的台階登上,經過精雕的石窟門廳,進入到震撼人心的涅槃世界,看着這尊亞洲最大的室內臥佛,驚嘆不已。
參觀完這尊亞洲第一臥佛,在殿外憑欄遠眺,將整個大佛寺收入眼帘,微風徐來,只覺翩然欲飛,雖然因為時間問題,不能遊覽大佛寺的全部景點,卻也已經不虛此行了!
……
第二日,我們去了新昌另一個必游之地,天姥山,去感受一下古代的文人墨客,行走在唐詩之路上的風光雅韻。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李白的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走在天姥門戶的斑竹村,在謝靈運開拓出來的那條斑竹古道上,一行人停停走走,追尋着前人的蹤跡。
古道沿溪而建,溪水潺潺流動,兩岸斑竹連綿不絕,不知道李白寫的那首,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是否指的就是此情此景。
劉阮遇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兩人採藥遇仙、戀仙、半年之後思家辭仙、卻發覺山上半年
新昌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