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不是什麼大賽年,整個夏天過得十分平靜,迪甘帶着貝倫和卡卡,卡洛琳一起去了馬爾代夫度假,也算是對貝倫的補償了。
只不過這度假卻不像迪甘想的那樣輕輕鬆鬆的玩樂,周圍時不時的都會出現一些拿着攝像機的狗仔偷拍,卡卡對這一切似乎是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怎樣,貝倫更是對那些鏡頭十分熱衷,絲毫不介意大秀自己那火辣的身材,相比較而言,球場上威風八面的迪甘,現在更像是一個新生的菜鳥,面對鏡頭他顯得有些無所適從,甚至是憤怒。
球場上的迪甘當然不介意這些事情,圍繞着他的那些話題,從來就沒斷過,但是對自己的私生活,迪甘卻不希望受到太大的關注,可是事與願違,誰讓他現在是世界足壇最紅的那顆星,儘管不是在球場上碾壓對手,他依然星光四射,別人就是想要忽視都忽視不了。
現在外界對迪甘最為關注的當然就是他下個賽季的去向問題了,和亞特蘭大的租借合同已經結束,不過因為有優先買斷權這個條款,迪甘留在亞特蘭大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這個可能性被所有人都忽略了,誰也不認為已經躋身頂級球星行列的迪甘會留在一家即使成為了雙冠王,卻依然沒什麼雄心壯志的小球隊。
更何況吝嗇的里奧多能夠滿足迪甘現在的薪水要求嗎?
返回米蘭,在所有人看來,這是最好的出路了,ac米蘭下個賽季可以參加歐洲冠軍杯,而且又是底蘊深厚的豪門球隊。
上個賽季ac米蘭最終拿到了聯賽的第三名,只不過在最終的冠軍杯決賽,ac米蘭遭遇了一個殘酷的伊斯坦布爾之夜。
迪甘雖然對球隊的管理層頗多怨言,但是身為一個米蘭球迷,卡卡的弟弟,他還是到了現場,希望自己這隻小蝴蝶能夠改變一些事情,見證ac米蘭碰杯。
那場比賽開始之前,最大的懸念就是米蘭的鋒線組合,最終在克雷斯波與大因扎吉之間,安切洛蒂選擇了阿根廷人。
利物浦的名單則出乎所有賽前預測,貝尼特斯並沒有使用三後腰,而是增派了一名攻擊性球員科威爾,科威爾賽季受到傷病困擾,2005年一共只打了7場比賽,他出現在首發陣容,確實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在前鋒人選上,貝尼特斯使用了巴羅什,聯賽最後一輪獨中兩元的西塞坐在替補席上。
最終這場比賽的全部過程都滿足了一場可以稱之為絕世佳作比賽所必須具備的所有要素,甚至更多。因為它不僅有深厚的內涵,更有豐富的外延。
ac米蘭第一分鐘的進球,下半場利物浦六分鐘的風暴、三球大逆轉、點球大戰中杜德克有如神助的神奇撲救,這些情景全部被一場比賽濃縮,並且是發生在昔日兩大歐洲霸主ac米蘭和利物浦之間,已足以戴上經典的標籤,而它的背後還有海瑟爾慘案二十周年紀念和利物浦紅色王朝興衰起落的背景襯托,怎可能還有出其右者?
1985年後,利物浦被禁止踏足歐洲賽場七年。七年彈指一揮間,卻足夠虎視眈眈的意大利人搶班奪權。五年後當利物浦的歐戰資格被恢復時,天下已屬別人。
那個偉大的紅色王朝只能讓擁躉們到夢裏去追憶了,而接手利物浦霸主地位的正是擁有荷蘭三劍客的ac米蘭。
漫漫20年,利物浦始終難以從低谷中真正走出,利物浦的衰落不僅是利物浦人的噩夢,更是整個英格蘭足壇的噩夢,他們從此與歐洲榮耀絕緣,當時間即將揮別記錄着重大時代轉折的2005時,利物浦在伊斯坦布爾,用一個堪稱奇蹟的六分鐘,完成了救贖。
賽後,路透社記者麥克.科萊特在一篇名為《2005,難忘6分鐘瘋狂》一文中寫道:「儘管利物浦的主教練是西班牙人貝尼特斯,當時場上也只有兩名英格蘭球員,但利物浦的勝利依然代表了英格蘭足球的巨大成功。」
當半場結束,利物浦人感覺世界末日來臨時,另一個更衣里正沉浸在難以抑制的激動情緒中,仿佛夢回1994。
雖然安切洛蒂在賽後否認他的球隊半場時失去了米蘭該有的冷靜,但加圖索的一句話泄露了米蘭人的秘密:「我們製造的足球,讓我的腦海里閃現了雅典兩個字,我感覺我們會重演4:0大破巴薩的情景。」
第一章 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