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確立起來的體制,李二當然不會自己把它打破,哪怕對象是他的心腹重臣侯君集也是萬萬不可以的,侯君集很重要,但是朝政更重要,他不允許任何超過自己控制的情況發生,而侯君集想要做宰相就是這個情況!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非常能幹的臣子,他們一點兒錯誤都沒有,憑什麼將他們拉下宰相的職位,而讓侯君集擔任宰相?擔任宰相侯君集很在行嗎?他讀過書嗎?他識很多字嗎?年輕的時候不學無術,文化水平如此之低,有何顏面擔任宰相?
這是李二陛下的心裏話,當然不能說出來,這就等於是在侮辱臣子了,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侮辱臣子,否則就算是侯君集,也會引得群臣不滿,所以李二陛下只是暗地裏發發牢騷,並沒有說很多的話,但是隨後的情況卻讓李二陛下有些惱怒,連着三名將領入宮求見李二陛下,請求李二陛下派遣侯君集對外作戰,抓捕戰俘以補長安之缺失。
一個人請命還不夠,居然還要讓自己的屬下也來請命?這是在威脅我嗎?
李二陛下覺得自己的理智快要被磨滅了,身為武將妄圖做宰相已經是大逆不道了,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不與你計較,但是,你居然敢結黨營私?還是在軍中?!
結黨之事歷來都是皇帝的大忌諱,漢代的黨錮之禍就是皇帝覺得文臣結黨的勢力太大,已經威脅到了他的統治,所以才會重用閹人對抗黨人,並不是什麼皇帝昏聵的原因,正是因為皇帝還清醒,才會發生這種事情。
閹人的權力來自於皇帝,只能依靠皇帝,所以歷史上一旦出現大臣的實力太強而皇帝的實力比較弱小的情況,就會出現皇帝利用閹人對抗大臣的事情。宦官作亂情況最嚴重的時代是東漢和唐代,還有北宋末期和明代。
東漢是世家勢力太過龐大,皇帝需要利用宦官對抗世家,而唐代則是軍閥勢力強大所以要用到宦官,宋代是文人集團黨爭太過激烈要用到宦官,明代也是文人集團實力太過龐大才會用到宦官,無一不是有原因的。而綜合判斷一下,不是軍人干政就是文人掌軍,威脅到皇帝的地位,才會間接地引發宦官之禍,若是軍政分開當不會有此禍患。
唐代前期,在房玄齡杜如晦二人聯手操控之下。朝堂上並沒有結黨的事情發生,軍隊安心的拓邊征戰,文官安心的治國理政,宦官則安心的做宦官,這才相安無事,從唐玄宗登位開始,節度使制度開始興盛。加上唐玄宗晚期不理朝政,高力士才成為唐代宦官之禍的開啟之人,而安史之亂以後,軍閥勢力強大,皇帝的力量大為衰落,這是唐代宦官之禍的起源。
但是現在還沒有,不但沒有宦官之禍,也沒有軍人干政。沒有文人掌軍,大家都相安無事,你侯君集偏偏要冒出頭對政務進行干預,你已經是一個參謀總長,李二陛下以下軍隊的最高統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還想要什麼?不知道知足才是官場之大忌。羨慕李靖出將入相,你可知道李靖為此付出了多少代價?
出將入相的人大多數沒有好下場,要麼死,比如陸遜。要麼篡權,比如曹操,還有第三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皇帝太強大,臣子知進退,才有好的結果,你侯君集看不到李靖為了保命付出了什麼代價嗎?李二陛下真的很失望,相當失望,好不容易把李靖從掌軍之高位扳下來,把不相信的人趕走,讓相信的侯君集登上高位以掌握軍隊,誰知道侯君集太讓他失望了。
所以當李二陛下看到蘇寧前來的時候就是一臉的冷意:「你也是來給侯君集說情的?」
蘇寧一愣,還以為李二陛下知道了侯君集昨夜去他家裏面痛訴自己的心意好幾個小時,今天早上才離開,於是說道:「並不是這樣,只是昨夜侯總長在臣的府上喝醉了,又說了很多的話,今天早上才走,所以臣覺得有些事情要和陛下說一說。」
李二陛下一拍桌子:「侯君集欺我太甚!當真以為我不敢動他嗎?!居然還跑到你的府上?!你是不是給他做說客的?如果是的話那就不用說了!」
蘇寧心想李二陛下的怒火怎麼這麼大?就算不知道那件事情也不應該這樣憤怒啊,於是問道:「陛下為何如此惱怒?氣壞了身子可不好。」
李二陛下怒道:「算上你,已經是第四個人來給他做說客了,蘇寧,你太讓我失望了
五百八十二 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