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的月票,另外雖然按照道理對於評價票也是應該感謝一下的,但鑑於俺很不喜歡評價的這個分數,所以就不通報姓名了,哼哼傲嬌中~)
∶陽蔡府,在這樣的日子裏顯得閒適而安靜。
≮後院中,已經年屆六十、官拜左中郎將的高陽鄉侯蔡邕,正在一棵老槐下納涼。
已經是秋天的氣候,可最近這兩天天氣驟然炎熱起來,讓上了年紀的人總有些受不了,當然這時候蔡邕也是難得頭腦放空,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讓自己的思維停下來休息一下,喘口氣才好接着繼續修史大業,他可是知道勞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非一味埋頭苦幹。
當然這也同樣是因為他和呂布的約定,呂布可不希望自己幹掉了王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蔡邕受辱自盡的悲劇,結果這老頭卻又因為操勞過度而死,所以便和他定下了每過一段時間一定要停下來休息一陣然後再繼續的規矩,若不這麼做,那呂布會想方設法阻撓他修史的工作,蔡邕思慮再三還是應承下來,畢竟呂布根本出發點還是為他考慮,而且理智地想一想他也不希望自己到時候因為身體原因最終未能將編史的工作繼續下去,何況這在他來說已經不只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項使命。
要說起來蔡邕如今能夠這麼安安穩穩坐在這裏,那呂布絕對是功不可沒,須知在原歷史時空中,蔡邕因為為董卓哭喪,而被王允命令下獄,即便是許多大臣進諫勸說,王允也沒有絲毫動搖,最終導致一代文豪死在獄中,實際上王允當時對黃琬等人所說的難道就是他針對蔡邕的真正理由麼?在這世界上。永遠不能小看那些在亂世能夠博得一席生存之地的官員,或說政客們,但也永遠不要高看他們,所謂的理由。去掉冠冕堂皇的外衣,也就是一個簡單的純粹為此而此的藉口而已。
當然現在有呂布在,雖然董卓死了以後,蔡邕似乎還是在自家府上遙拜了一番,但有呂布為他掩飾,而且蔡邕在那些士大夫眼中聲望依然很高,儘管看起來蔡邕卻與他們漸行漸遠,在那段時間甚至沒有多少人會刻意注意到他頭上,可就算知道了,還是會儘量忽略過去。再加上現在王允又早便死了,所以蔡邕再沒有因為這件事情經受那些無妄之災。
而同時又因為呂布早早便為他打過了招呼,所以凡是涉及到與編修史籍有關的東西,蔡邕都能夠得到周邊最大範圍的方便與幫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的工作量。畢竟當初董卓還在的時候雖然這個大漢第一權臣拍板但真正實行下來還是要靠下面具體的人,那時候不知有多少人在陽奉陰違,令蔡邕很傷腦筋,現在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這也讓蔡邕很是感慨,誰又能夠想到當初只是無意結下的一個善緣,在今日竟然能夠發揮如此作用。又有誰能夠想到當初那個為虎作倀的傲慢武將,而今卻成為了公認的大漢肱骨、朝廷支柱?
呂布會這樣幫他,當然不只是因為那此時尚在京畿之地的蔡琰,以及對這有堅持有原則的可愛老頭的敬重,還有便是編修史書對呂布本人來說也是十分看重地。
要說起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對此多半都是予以重視的,尤其是漢朝的史官地位都頗高。一般只要不是出現司馬遷為李陵之事頂撞漢武帝的所謂「大不敬之罪」,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即便是如此,司馬遷的位置也沒有被取代,這自然是因為史官傳承的特殊性。…
蔡邕並非專門的史官。他之所以能夠獲得編修漢史的重責,一者來自於家學淵源,二者便是他自身的文化修養令人信服,不管是在藝術、書法、史論等方面的造詣和成就,他都堪稱是當世大家,若果換做其他人想挑過這史官之責,說不定要引起一番爭議,但蔡邕不會。
原歷史時空裏,蔡邕被王允害死,經學大家鄭玄就曾發出感慨:「但不知何人可續?」說的就是蔡邕死後,這漢史不知還有誰能夠編修下去。
事實上如果說司馬遷編寫《史記》的時候將之前的夏商周等時代都放進去,還能說是總結前人情有可原,那從班固的《漢書》開始,當朝的史書理應是由當朝人來寫,三國斷代史《三國志》就同樣是大概生活在這一時期的陳壽所著,偏偏《後漢書》卻是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范曄著述,雖然同為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但從時效性、確定性等方面來說,除了最早的《史記》在秦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