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暗中嘆氣之人,自然就是張遼。
『前賈詡對他言明撤離雒陽、以退為進之策,他雖然是覺得冒險,不過也是認為值得一試,但是現在看起來,當初還是自己想得太過簡單了。
這個簡單,可不是因為對於此計施行的難易、亦或者是進展得如此順利沒有預料,而是沒有想到這樣做的後果,至少沒有全部想通,所以當抽身而出然後作為一個旁觀者在暗中可謂是全程關注着龐德、徐榮領軍攻入雒陽之後的所作所為之後,才意識到了之前許多自己沒有想到的問題,以他的心性,雖談不上是悲天憫人,但因為他特殊的出身,一向都是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理想,見到這些自己不願見到的景象,而偏偏現在的自己又沒有辦法去阻止,自然免不了一番嘆息。
◎者其中也有一絲後悔的情緒,後悔自己當初早該想到這些的,因為實際上這並不難想到,畢竟不管是對於馬超,還是那李儒而言,攻入雒陽並不能夠代表什麼。
≡從董卓死後,李儒早就沒了爭雄天下之心,就算讓他入得雒陽這塊「寶地」,也沒有什麼意義;而那馬超此次發兵對抗呂布,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復仇而非是爭霸,在如此目的之下,他或許更願意與呂布來一場面對面的戰場較量,而非是像現在這樣,對方軍隊逃個精光,徒留下一座對他來說沒什麼用處的城池來。
本身就志不在此,所以攻進來之後,對於這座幾乎是唾手可得的城池,馬超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珍惜,而且至少在現在的他來說,不管是這座都城,還是裏面的皇宮以及皇帝,都沒有多少價值,遠比不上報仇雪恨來得重要。
這種情形下。馬超乾脆就將自己的無名怒火全部都發泄到了雒陽的百姓乃至那些貴族們身上,而且相比於之前的董卓和呂布,這個新進入主雒陽的蓄侯完全沒有顧忌,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來。
雖然現在來到這裏的並非是馬超本人。主將也是馬超手下大將龐德,一個雖然性格粗莽但殺性並不多重的漢子,但他代表的其實就是馬超,所以縱容手下的所作所為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做是得到了馬超的許可,而他們對待雒陽臣民尤其是那些普通無辜百姓們的態度,也正是令張遼心中最無奈的地方。
他嘆息和後悔的原因也正在於,若是自己能夠早點想到這一些,或許能夠勸阻軍師?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在他腦海里盤旋了一下之後,就被拋諸腦後了,雖然感情上希望是如此。但理智上來說,張遼自己在心裏也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歸根到底,還是要算在軍師賈詡的頭上,只是自己要說怪他。那也說不出口啊。
呂布曾經謂賈詡為「毒士」,此前張遼一直不覺得對方是如何一個毒法,但現在總算是真正見識到了。
這何止是毒士,簡直堪稱是「毒國」,敢以一城所有人之生死性命去做賭注,這份勇氣張遼都萬萬學不來,更遑論其中暗含的「毒性」了。
不過張遼也不是一個不知變通之人。雖然這手段他有些不敢苟同,但若是放在之前知道,他還會阻止一下,可現在似乎有些來不及了,何況這種情況下若是貿貿然進去功虧一簣,對於賈詡還有呂布他也不好交代。所以乾脆也不動作。…
心裏卻是在暗嘆,自己之前並沒有想到這些,但恐怕賈詡不會想不到,所以說起來,賈詡這一次也算是擺了自己一道。好在他不是為了私心,而且為此事也算犧牲良多,張遼就算想要責怪也無從談起。
唯一讓張遼比較欣慰的是,他所知所見的這些都是馬超部下所為,也不知道是李儒或者是那個徐榮將手下約束的太好,還是自己尚不知曉,又或者是他們中不少人在雒陽過得日子不短也總有些鄉土情結,下不去手。
總之這算是個好消息,畢竟按照之前賈詡的命令,對於李儒這邊的人可是儘量都以招降為主地,而這自然也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彼此沒有結下不可解開的死仇,或者是之後接收對方不至於讓呂布承受什麼外部壓力,在這場對於雒陽的劫難之中,他們能夠不主動參與其中自然是最好,只要是如此之後呂布也好對外有個交代了。
而張遼和賈詡到時候對於呂布也有個好交代了,所以這也讓張遼陰翳的心情得到了不少緩解,而旁邊部下們眼見得主將臉色由陰轉晴,才都慢慢撫平了心中忐忑,準備上前來稟報。
第七十六章、雒陽之劫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