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先將諸葛亮朌妻生子的事擱一旁,就先講蜀漢皇帝劉備的事。
劉備登基稱皇了,他就覺得是自己正統的漢朝皇帝了,他希望東吳孫權來俯首稱臣,向他祝賀,將他的夫人孫尚香送來給他。如果孫權這樣做了,劉備就得到了滿足的面子,他將不提為關羽報仇的事了。
然而,孫權不但沒有來祝賀,也沒有將妹妹送來給劉備,卻向曹魏稱臣,要聯合曹丕來跟劉備對抗。
劉備因此痛恨孫權。他想他還沒有稱王時,威信沒有現在那樣的高漲,兵馬還沒有現在那麼的強大,他還能打敗曹操,從曹操手中奪的漢中。今天,他已經擁有了兩川疆域,人丁眾多,國庫殷實,兵馬精良,糧草豐足,兵力國力比以往強多。今天的蜀漢完全有能力打敗東吳,把東吳併吞,擴大疆土。
於是劉備就打起了為關羽報仇的口號,準備出兵去攻打東吳。
諸葛亮非常反對西蜀起兵去攻打東吳,因為東吳已經跟曹魏結聯盟了,劉備以一國之兵去跟兩國兵打仗,是很難取勝的。
諸葛亮歷來都是主張聯合東吳,共同抗曹魏。現在劉備一時心血來潮了,就不知天高地厚的出兵去攻打東吳,那是違背了諸葛亮當初的戰略方針。
諸葛亮反對伐吳,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他不想離開妻子,因為他的妻子即將分娩了,要是他不在妻子身邊的話,恐怕遭到接生的郎中或者是接生婆的暗算。將他的孩子弄死。所以他需要守在妻子的身邊,保護妻子和孩子的安全。
諸葛亮不想跟劉備去伐東吳。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的。那就是他現在已經是丞相了,職位封頂了。他再立功再大,也是仍舊當丞相的。這樣,他何必再去冒險去打仗的呢?要是讓他統領全國的兵馬,由他決定一切的話,那他就願意帶兵去伐東吳的。滅了東吳,史冊就記下他的功勞。可是現在他是跟劉備去打仗,他是做不主的,只是幫劉備出計謀。那他何必去陪劉備伐東吳的呢?
諸葛亮知道單他一人去勸說,是很難說得服劉備的。於是諸葛亮就先去跟趙雲商量。叫趙雲代表武將先出面攔一下。不成功的話,他在跟眾文臣們去攔說劉備。形成武文官員都發表對劉備去伐東吳的局面,逼劉備放棄討伐東吳的主張。
趙雲說:「丞相,我子龍,能說得動皇上的嗎?觸怒了皇上,我子龍可就沒命了。」
諸葛亮說:「我觀全朝,在武官班子裏,只有你趙將軍能有資格第一個出面勸說皇上。因為你趙將軍曾經兩次搶救幼主阿斗,一次是在長坂坡。一次是攔江截回阿斗。要是沒有你趙將軍兩次立功,如今的皇上還不知該立誰當太子的呀。所以講你趙將軍對劉家來說,你的功勞可大的了,是無無人比擬的呀。皇上即使生氣了。也不敢在眾臣面前將你法辦的。」
趙雲問道:「丞相,要是眾臣不支持我的勸說皇上,那又怎麼辦的呢?」
諸葛亮說:「朝中很多大臣都是不同意現在興全國兵馬去打仗的。因為一打起仗來。官員就要捐錢捐布。大家都想再過好幾年的日後,再發功戰爭的。你講了。我再率領文官出去勸說皇上。文武官員都勸說了,皇上會認真考慮的。」
諸葛亮知道文武官員。現在都晉升了一級,都是領着高俸祿,誰都想過這安然的日子,多撈金銀,為子孫後代多積累財富。要是國家發動戰爭了。他們的俸祿就挨減低了,人也也挨派上戰場,生死未卜,死了是非常可惜的呀。所以大臣們地極力反對劉備討伐東吳的。因為劉備的戰爭動員的理由是不夠充分有力。這樣的戰爭,是很難得到民心的支持,是很難取得完勝的。
趙雲說:「丞相,我子龍可不知怎樣講,皇上才聽我的建議嘍。」
諸葛亮當下就教了趙雲是怎樣講話。
劉備在召開伐東吳的商討大會上,剛講完話,趙雲就站出來說:「不能去伐東吳!不能去伐東吳!」
劉備就問道:「虎威將軍,你為什麼講此話?」
趙雲說:「皇上,曹操是真正的國賊,孫權的壞比不上曹操。我們先滅曹魏了的話,吳國就自動降服我們的了。如今曹丕謀篡了漢帝,神人共同憤恨他。陛下可以早要圖進兵中原,駐兵在渭河上游,進行討伐兇惡的逆賊。這樣關東那些義士就準備糧草來迎接王師的到來。現在若舍魏而……伐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