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這邊,有關林夕參與錄製商台新節目的稿件都被金鏞「留中不發」,但是其他香港報紙可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一時間,香港媒體上大量充斥着關於對此事的議論,絕大部分人都不好商台與林夕合作的這檔節目。
畢竟林夕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參與《絕代雙驕》的寫作已經是很「出格」的事情了,大家懷疑那書根本就是林樹一個人寫的也不是沒有原因,林夕讀書期間的種種劣跡,很難讓人將其與一個天才少年的形象聯繫在一起。
這場風波還沒有平息,林夕這邊跟着又弄出這樣的大新聞,簡直就是在花樣作死。
面對這樣一邊倒的輿論形式,有些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落井下石的好機會。
在接受某雜誌專訪的時候,倪誆就「隱晦」的談到了對此事的看法。
上次倪誆暗中作梗,使得《明報》最終放棄了對《絕代雙驕》的連載,本以為這樣能夠稍稍擋一下這部小說走紅的勢頭,誰想林樹父子那邊轉頭就和《東方日報》達成合作,這段時間因為《絕代雙驕》收到讀者熱捧,《東方日報》銷量激增,原本香港三大報的日銷量一直都相差不大,都是在十萬份上下,但是因為《明報》這次的決策失誤,將《絕代雙驕》拱手讓給了《東方日報》,後者的日銷量一下子增加了三成多,穩居香港報紙銷量第一。
金鏞那邊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倪誆卻擔心因為這件事讓其對自身有看法,也急着想要挽回。
本來要是林樹父子有《絕代雙驕》這樣的暢銷作品在手,哪怕外界對這本書的爭議猜測再怎麼甚囂塵上,只要沒有切實的證據,都不能將他們怎麼樣。
要是林樹父子能見好就收,穩紮穩打,倪誆還不一定有機會來扭轉局面,偏偏對方急於求成,《絕代雙驕》連載還沒結束就又開始嘗試新的作品,卻是給了倪誆一個機會。
當然這次倪誆也學聰明了,沒有去直接評論林夕如何如何,而是將話題放在了自己兒子倪振身上。
「我兒子今年也是十六歲,現在在華仁書院念書,成績還可以,我打算等他畢業之後送他去美國讀大學,在他真正學到東西之前,我是不會讓他隨便的出來做事,更不會讓他打着我的名頭來,以後能不能吃這口飯就看他自己,我是不會去做那種揠苗助長的事情,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做長輩的能幫得了一時,能幫一世嗎?」
報道一出來,明眼人都看得出倪誆表面上說自己兒子,實際上卻是在暗指林樹父子。
連倪誆都站出來表態了,香港媒體更加按耐不住,一時間,各種批評的聲音不絕於耳,輿論之洶湧,甚至連這件事的始作俑者俞錚都開始有些吃不消了。
「你們父子和倪誆有仇?」
俞錚揉着太陽穴,將一份報紙丟到林夕面前。
林夕拿起來看了兩眼,撇撇嘴說:「嘴長在他身上,我總不能拿個膠布幫他封上吧?」
俞錚好奇地看了林夕一眼。
「你就一點都不生氣?」
林夕將報紙丟在一邊,抬頭看着俞錚笑說:「為什麼要生氣?這些人現在蹦達得越歡,後面被打臉就會越疼,我現在巴不得他們多罵幾句,反正是在幫我們做宣傳。」
「你說得輕鬆,你知道我現在壓力多大嗎?」俞錚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現在台里已經開始有人在議論這件事,有些話很難聽,上面估計也有些動搖,要不是我自己提出,這檔節目做砸了就引咎辭職,這檔節目能不能按原計劃開播都是問題。」
「現在這檔節目的聲勢已經被炒起來了,要是現在停播,你們商台高層的腦子一定是用來裝糨糊的,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這檔節目成功了,我覺得錚姐你也應該離開商台去闖一闖,也許還能有新的收穫。」
林夕是在很認真的向俞錚建議,因為他很清楚未來大眾傳播行業的發展,電台雖然不會被取代消失,但隨着電視機在香港中產家庭的普及,未來二十年都是香港電視產業高速發展的黃金年代,電台只會不斷地被邊緣化。
而在另外一個時空裏,俞錚也是在兩年之後就離開商台,投身電視主持,成了香港娛樂圈頗有名氣的一位主持人,憑藉這樣的資歷,她才能在
第21章 夜難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