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駙馬

    昊清國國都邯鄲城雄踞大陸西南,北屏邙山,南系洛水、東呼中牟、西應西山、四周群山環抱,中為數百平方公里的大平原,伊、洛、澗三條大河貫穿其間,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漕運便利。

    所謂雍州定鼎地,邯鄲城在周朝就被定為國都,在花費了多少代君王的巨大財力後,一個龐大地交通樞紐網覆蓋了整個雍州,就好像一根根以邯鄲城為心臟地輸血管,絡繹不絕的各地商團從四面八方匯集在此,使得邯鄲城的繁華凌駕於整個神聖大陸的頂端!

    而便利的交通使得一旦邯鄲城生了什麼動亂或者危機。那麼守衛昊清國東、西、南、北的精銳軍團可以在最快地時間趕赴國都平叛!

    作為神聖大陸上的雄關之一,邯鄲城的周圍在東、西、南、北共有四個衛城。

    這四個衛城原本是作為拱衛國都的軍事要塞來使用地。但是這幾百年雍州已經沒有什麼戰爭發生過了,軍事要塞的作用漸漸淡化。現在負責守衛邯鄲城的近衛軍是昊清帝國四大主戰軍團中人數最少地軍團。

    其他的主戰軍團,比如在梁州邊境上防禦後明帝國的第一軍團就有二十萬人。

    而近衛軍雖然只有十萬人地規模,但是卻是神聖大陸上公認地最精銳的軍團之一。因為他是數百年前昊清國的象徵諸葛敬我組建並指揮的軍團。

    現在近衛軍在邯鄲城四面的四個衛城各駐紮了一萬人。在邯鄲城裏則有六萬人。平日裏負責邯鄲的城防。還有一些特別挑選出來的精銳則是負責守衛皇宮的禁衛軍。

    除了近衛軍的十萬大軍之外,邯鄲城的九門提督府還有兩萬警備軍,負責邯鄲城的日常的管理和戒嚴。

    經歷了數百年的和平,邯鄲周圍的四個衛城也都漸漸發展成了規模不小的城鎮。常駐的人口也都過了四十萬。

    邯鄲城主城內加上周邊四衛城的常駐人口,還有都城周圍的軍事力量已經絕對超過了八百萬人。

    而常年往來地流動人口、商隊更是無法統計。


    張延民的車隊在翌日天微亮的時候趕到了邯鄲城的西城門,在城門開啟後,和大批等候入城作買賣的商旅,及趕早市的農民魚貫入城。

    邯鄲城的規模確實是非比一般城池,只西城門便開有三門,中間的城門名為建國門,左為白虎門,右為長夏門,規模恢宏。張延民以前在邯鄲城的時候,因為年紀小,沒有出過門。後來被送到綿陽老家,因為是天黑出城,也沒有親眼看看這座邯鄲城的景色。現在看到如此規模宏大的雄城,他也不禁心動神搖,讚嘆不已。

    進城之時,隨行的侍從在馬車上插上了張府的「定軍」旗,守門的兵衛看見那飄揚的旗子,不但毫不留難的放他們進城,還一起向車隊敬了軍禮。

    張延民撩開車上的帘子,看到只見寬達百步貫通南北兩門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筆直延伸開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長。

    街旁遍植櫻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樹木,中間為供昊清國皇帝出巡的御道,際此春夏之交,桃紅柳綠,景色如畫,美不勝收。

    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里坊之間,各闢道路,與貫通各大城門的縱橫各十街交錯,井然有序。

    車後前去書院迎接他的張姓管家看到張延民饒有興趣的表情,拍馬來到車邊,笑道:"少爺,這麼多年您還是第一次回來邯鄲城吧。邯鄲城有兩大特色,您不可不知。"

    張延民興趣盎然示意管家接着說。

    管家看到少爺有興趣,就更加賣力道:"首先就是以南北為中軸,讓洛水橫貫全城,把邯鄲城分為南北兩區,以四座大橋接連,而城內洛水又與城外伊、洛、澗三條大河聯接城內,使城內河道縈繞,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內,給人天造地設的渾然一體的感覺。"

    此時前方忽現奇景,一艘帆船在隱蔽於房舍下方的洛水駛過,從他們的角度瞧去,只是帆頂移動,宛若陸地行舟。

    張延民欣然道:"我以前也聽說過前漢所處的江南水鄉城鎮,多引江湖之水貫城而過,本沒甚稀奇。但卻少有如洛水般寬深筆直,使得邯鄲城別具嚴整調諧的氣象,而此雄城的規模,當然亦非那江南水鄉可比。另一特色又是什麼呢?"

    此時天色大白,街上人車漸多。

    



第四章 駙馬  
幫人不忽悠推薦:  
隨機推薦:  仙都  妙偶天成  傲世丹神  神級插班生  凡人仙府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謀國者的天空"
360搜"謀國者的天空"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