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大火引起的黑『色』煙柱,即便是在江邊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看着直衝天際的煙柱,顧家子弟淚流滿面。顧雍擦了擦眼淚,對跟隨自己一起從地道逃出來的眾人沉聲說道:「走吧,我們顧家遲早會回來。」
顧家子弟沒有說話,只是沉默的上船,沉默的望着顧家大院的方向,顧雍的話在此時已經刻在了他們的心裏。
顧雍是最後一個上船的,被秘密安排在江邊的客船,承載着顧家的希望離開了生他們養他們的江東,同時孫策所代表的孫家也成為了顧家的死敵。
想要報仇,顧雍很清楚僅靠顧家難以辦到。孫策驍勇善戰,而顧家卻是以詩禮傳家,嘴皮子始終沒有刀把子要有用,在強大的武力面前,無論如何能言善辯,也只能選擇閉嘴。
顧家想要報仇,就必須依靠別人。可去依靠誰,顧雍與弟弟顧徽產生了分歧。顧雍身為顧家新一任的家主,除了報仇以外,顧雍還必須考慮顧家的未來,所以在選擇投靠對象的時候,顧雍顯得很謹慎。而顧徽則不同,他只是想要找個強大的勢力幫顧家報仇,至於顧家的以後,顧徽沒有去多做考慮。
眼下緊鄰江東的勢力有三個,一是徐州陶謙,不過陶謙如今年歲已高,想要請他幫忙報仇,估計沒戲。而荊州劉表雖然也和孫家有仇,可除了孫策,劉表需要防範的勢力也有不少,不一定會有多餘的『精』力來理會顧家的請求。唯一的選擇似乎只剩下奪取了袁術基業的呂布。
如今呂布通過一系列禮賢下士的舉動,在中原一帶的口碑不錯,如果去找他出面,希望應該要比其他兩家要大。可具體能不能成,還是個未知數。
顧雍想要去投靠遠在張掖的張掖王,一來張掖王是顧雍的師兄,有了這層關係,張掖王會在日後照顧顧家重新崛起,二來張掖王實力強大,即便現在對江東鞭長莫及,但日後必會揮兵橫掃天下,到那時,顧家的仇也就報了。只是投靠了張掖王,顧家的大仇就必須要拖到很久以後才有機會報,而顧徽卻不願意等待太久。
就是這個原因,讓顧雍與顧徽對投靠誰爭執不下。
呂布得知顧家渡江來到壽『春』,立刻親自帶人到江邊等候,將顧家老小請進壽『春』,言辭懇切的挽留顧家留下。只是顧雍一心想要去投奔張掖王,婉言拒絕了呂布的邀請。而呂布並沒有因為顧雍的拒絕就慢怠顧家,以往如一開始那般。
等到顧雍準備告辭的時候,與顧雍有意見分歧的顧徽選擇了留下,而顧雍則帶着呂布寫給張掖王的書信再次啟程,前往雍州。
「子嘆,你願意留下幫我,我是很高興的。你想要我出兵替你報仇我也可以答應你,不過不是眼下,眼下即便我願意出兵,可我的兵馬多是騎兵,過不得大江,即便有心也是暫時無力施為。」
「主公言重了。我軍的難處顧徽明白,所以顧徽不會為難主公。只希望主公在日後有能力消滅孫家的時候不要遲疑。」
「好,我答應你,待我軍水軍成軍以後,我必帶兵去會會那個被人稱為小霸王的孫策。不知你可懂水軍『操』練?」
「主公恕罪,顧徽對內政尚有一些心得,至於『操』練水軍,顧徽實在無能為力。不過主公想要建立水軍也不是什麼難事。大江之上多是水賊,主公若是肯下令招攬,必會有人來投。」
「……好主意,既如此,你就隨我一同前往廬江。」
「主公要親自招攬?」顧徽有些意外的問道。
「子嘆是讀書人,不知道武人其實比讀書人更好面子,想要讓那些水賊歸心,沒有我這個主公親自出面更加給他們面子的了。如果這樣都不能讓他們來投,光是依靠金銀,招來了也大多是見利忘義之輩。」
顧徽隨着呂布來到廬江,告示剛剛貼出去沒多久,就有人來應徵了。就如呂布對顧徽所言,武人比起讀書人要更加的好面子,呂布親自出面,讓那些抱着試一試的人心裏『激』動不已。呂布是誰?那是天下有數的武將,能夠得到他的親自接見,一句話就是倍有面子。
不過倍有面子是倍有面子,能夠擔當水軍都督的人卻是一個也沒有,水上悍將有幾個,可統籌全局的人選,那些來投之人還是欠了一些火候。別說對付不了孫家水軍,就是劉表的水軍,呂布軍在短時間內也是比不上的。
第一百五十二章陸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