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英國勳爵亨利-皮特-布魯厄姆(henry。peter。b肉gham)途經法國南部蔚藍海岸到意大利度假,不巧遇到了霍亂流行導致邊界封鎖,只能滯留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漁村戛納(cannes)。在滯留期間,布魯厄姆勳爵意外發現,這裏氣候宜人,陽光燦爛。
波光粼粼的海面洋溢着比天空還驚心動魄的藍色,就如同一塊藍寶石一般擁抱着這個小漁村,依山而建的小村子身後又是鬱鬱蔥蔥的連綿山脈,翠綠、碧藍之間層層疊疊鋪陳開來的樸素漁村,居然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愜意和悠閒。
於是,布魯厄姆勳爵決定在這裏建造自己的別墅。他的這個決定引起了歐洲上流社會的廣泛好奇,維克多-雨果、巴勃羅-畢加索(pablo。picasso),就連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都慕名而至。從那時起,戛納就因為宜人的其後而成為歐洲冬季度假的首選之地,來自歐洲各地的上流人士在戛納相互攀比,逐漸將這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了度假勝地。
但是真正讓戛納名揚世界的,卻是1939年創立的戛納電影節,這個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同時也是全世界範圍最具權威性的電影節,與奧斯卡交相輝映,成為電影界最高榮譽獎項之一。
戛納的金棕櫚獎、威尼斯的金獅獎、柏林的金熊獎也被稱為電影大滿貫,超過半個世紀的影史上能夠獲得如此至高獎項大滿貫認可的導演屈指可數,僅僅只有三位,分別是法國的亨利-喬治-克魯佐(hen日。gees。clouzot),意大利的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迷chelangelo。antonioni),美國的羅伯特-奧特曼。
如果嚴格算來,其實完成大滿貫的只有後面兩位導演,因為當初亨利-喬治-克魯佐在戛納問鼎最高獎項時,拿的是金鴨獎,當時可還不叫做金棕櫚獎,所以在某些榜單,也會將這位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法國懸念大師排斥在外。
除了導演能夠斬獲的最高獎項大滿貫之外,戛納、威尼斯、柏林三大電影節的演技大滿貫也一樣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漫長的電影歷史上一共只有三位演技大滿貫獲得者,兩位影帝一位影后,來自美國的傑克-萊蒙和西恩-潘,還有法國的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逼noche)。
雖然說電影人的成功和偉大不能用獎項來衡量,但能夠完成三大電影節大滿貫,的確是難於上青天的壯舉,最主要是因為三大電影節的價值取向有很大的差異,要同時在不同的電影節問鼎,也就意味着要能夠在不同類型的影片之中有精彩的表現,而且還要有拿獎的運氣,也難怪近八十年的電影節長河之中,僅僅只有三位演員大滿貫、三位最高獎項大滿貫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傑克-萊蒙、西恩-潘和朱麗葉-比諾什同時都還是奧斯卡的小金人獲得者,兩位男演員都是奧斯卡歷史上最成功的影帝之一,而朱麗葉則依靠「英國病人(the。english。patient)」拿到了一座最佳女配角小金人。但是三位最高獎項大滿貫得主卻在奧斯卡上毫無斬獲。
這也是人們習慣性將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區分開來的原因,歐洲三大電影節更加文藝,而奧斯卡則更加商業;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向世界各地的電影敞開懷抱,但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電影獎項其他國家的影片往往只能參加最佳外語片的爭奪;歐洲三大電影節對形形色色的演員都會加以肯定,但奧斯卡之上美國演員往往會佔據一些若有似無的優勢。
這一點從大滿貫獲得者就可以看得出來了,最高獎項的三位大滿貫得主分別是法國人、意大利人和美國人,唯一的一名美國人還是得不到奧斯卡認可的大師;演技大滿貫的得主有兩位是美國人所以他們在奧斯卡也拿獎了,還有一位是法國人。
北美電影市場在全球範圍內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使得奧斯卡有如此強勢的底氣;相反,歐洲三大電影節因為其對藝術的堅持,關注度越來越下降,進入二十一世紀,也不得不向商業低頭,對美國妥協。在電影領域裏,藝術和商業之間的平衡往往是後者佔據上風,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當然,不管如何,歐洲三大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