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一聲聲的禮炮響着,而王國瑞帶着自己的女人也都走向了紫禁城的太和殿,準備舉行所謂的登基大典。這次禮炮一共十九門,而其中十八門是普通禮炮,口徑不過是七十五毫米而已。而最後一門禮炮是大口徑禮炮,他大口徑有一百二十毫米。而十八門普通小口徑禮炮一共發射了二百一十六發禮炮,代表了中華大地被滿清徹底佔領已經有了二百一十七年裏面的二百一十六年。而這個並非是從李自成進攻京城算明朝的終結,而是從眀鄭時期鄭克爽投降開始算起的。因為王國瑞不承認清朝的合法性,所以他自然要把眀鄭算在內。所以明朝滅亡按照王國瑞的「欽定」,也就是從眀鄭滅亡才開始計算,這樣也是為了表彰一下鄭家,給鄭虹這個皇后的祖宗一些面子。
「轟隆!」
一聲巨大的禮花彈朝着天上發射了出來,這個是那個最大口徑的禮炮朝着天上發射,正好補齊了這個二百一十七響禮炮聲音,而天上掉落下來了一陣陣的花瓣,是剛才那個特質炮彈裏面裝的。這些禮炮的士兵可是從紅警部隊裏面抽調的炮兵,讓他們保證把禮炮都打到一個點上,不會出問題。
「我華夏文明,自炎黃二帝起……」
馬上開始由人開始念所謂的登基詔書,而這個登基詔書其實是每個朝代證明自己合法性的詔書。額王國瑞這份詔書可是由康同薇來草擬的,算是給她的一個歷史留名的機會了。以後後人回憶起來康同薇,不會只是那個皇后之一,而是一個才女,能夠草擬登基詔書的才女了。
這份詔書從炎黃二帝開始,然後一路上歷數了華夏文明的開始,然後經歷了的苦難。還有異族入侵,從五胡亂華開始,到後來的南宋末年被元朝統治,最後朱元璋的驅逐韃虜。而在朱元璋驅逐韃虜上面加重了不少的筆墨。這個是為了後面作為鋪墊。最後到了明朝末年,然後滿清入侵,對華人採用了屠殺的政策,這樣讓他們也都苦不堪言。最後民不聊生。
在滿清統治的之後,終於有一批漢人終於覺醒,開始踏上了驅逐韃虜的道路。而這個人,自然也就是王國瑞了。他開始帶領大家驅逐了韃虜,奪回了漢家江山。而後面還把王國瑞和朱元璋相比。這樣可以讓他們也都一步步的開始比較,聲稱王國瑞和朱元璋是一樣的,是一樣都是依靠驅逐韃虜獲得的功業,都是挽救國家民族的英雄。
「今我華夏兒女,皆為炎黃二帝子孫。特王國瑞建立為炎黃帝國。炎黃帝國受命於天下萬民信望,自當以天下萬民福祉為重……」
這一段講的是王國瑞建立炎黃帝國,然後這裏並沒有講什麼受命於天,而是將受命於天下萬民的信望。這樣從所謂的受命於天,也都變成了天下萬民的信任,從君權神授變成了君權民授。而這樣的改變是整個國家思想的改變。從過去的靠愚民統治,而現在變成了靠開啟民智,主動接受天下萬民監督的一種改變。而不是過去那種為了保證統治,不惜愚弄百姓。事實上已經證明了,靠着愚民這條路已經是越走越窄了,最後根本走不下去。所以王國瑞必須要想辦法開啟民智,從君權神授變成了現在的君權民授,這個也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了。
「各位,現在,請皇帝陛下正式登基!」禮官馬上大喊道。
王國瑞來到了這個太和殿的金色龍椅面前。然後輕輕坐下。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家紛紛鞠躬行禮,並沒有跪拜。
按照之前,本來按照那些滿清腐儒的計劃,還要實行跪拜的。不過目前王國瑞廢除了。所以這樣也都改變成為鞠躬。而接下來,王國瑞還會宣佈一些廢除一些封建時期的陳規陋習。
「皇上有令,正式宣佈惠民詔令。」
「詔曰:『過去君王的名字會被列為避諱,皇上有令,今後任何帝王的名字都不用避諱,為了方便百姓讀書生活。一切文字避諱從今以後全部廢除。」
這道詔書採用了白話文下達,而以後所有詔書和公文都會採用白話文,這樣讓大家都聽得懂。
這個是關於名字避諱的,按照古代皇帝都會有一個名字的避諱。一旦皇帝起了哪個名字,那別的人也都不能夠用這個來起名了。甚至以後寫字的時候,都要用別的字或者空缺作為代替。而這種避諱其實也是一種封建時代****的表現,王國瑞首先要廢黜的是這樣。因為這
第749章 登基大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