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內群賢畢至,都是張彥的心腹和幕僚,軍隊改革,動一發而牽全身,絲毫馬虎不得。
最初,張彥曾在彭城進行過一次改制,一直延續至今,軍中職位大體是什夫長、百夫長、千夫長、軍司馬、校尉、將軍等職。
但是這種軍制,在實際的戰鬥中,也有些缺陷,隨着他帳下軍隊人數的激增,這種體質已經不太適應大兵團作戰了。比如,一場戰鬥中,一旦千夫長死了,沒有人能夠接替他的位置進行指揮,百夫長職位相同,又互不從屬,很容易造成群龍無首的局面。
相較之下,漢朝比較系統的軍制,倒是很適應潮流。
但是,張彥不會公然承認自己的錯誤,總不可能再改回原有的軍制吧,所以,張彥只能重新設立了一個軍事制度,不但要確定軍職,還要確定品級。
軍隊改革的書面形式已經陳列在大廳內在座的幕僚面前,人手一份,永不落空,這種用活字印刷術印出來的字體清晰可見,而且還免去了手抄本的潦草,不至於讓人看不懂字體。
不得不說,張彥發明的造紙術、印刷術,已經在他的勢力範圍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且單單造紙術這一項,就直接給他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利益,外銷的廁紙是最為龐大的商品,遠銷揚州、荊州、豫州、青州、兗州、冀州,甚至關中、幽州、并州,乃至更遙遠的益州和涼州,都是供不應求。
不過,張彥把這些事情交給了善於經商的糜竺來管理,他並不直接參與,只要每月有錢進賬就行。
書面上寫的清清楚楚,軍事制度的改革,集中在軍官制度的等級和品級,讓人很容易找到從屬關係。
如今,張彥的帳下有十三萬馬步軍,張彥將其中十萬馬步軍分成了十個大軍,每軍一萬人,設立將軍一名,領正二品官銜,並設立副將一人,領從二品官銜,每軍額定騎兵兩千人,步兵八千人,分別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樣的數字組成軍隊的番號。
每個軍下面設立兩個師,每五千人為一個師,設立中郎將一人,領正三品官銜,並設立參將一人,領從三品官銜,每師額定騎兵一千人,步兵四千人。
每個師下面設立兩個團,每兩千五百人為一個團,設立校尉一人,領正四品官銜,並設立都尉一人,領從四品官銜,每團額定騎兵五百人,步兵兩千人。
每個團下面設立五個營,每五百人為一個營,設立軍司馬一人,領正五品官銜,並設立佐軍司馬一人,領從五品官銜,每營額定騎兵一百人,步兵四百人。
每個營下面設立五個屯,每一百人為一個屯,設立屯長一人,領正六品官銜,並設立副屯長一人,領從六品官銜,每屯額定騎兵二十人,步兵八十人。
每個屯下面設立十個隊,每十人為一隊,設立隊長一人,領正七品官銜,並設立副隊長一人,領從七品官銜,每隊額定騎兵兩人,步兵八人。
並且還規定,副將、參將、都尉、佐軍司馬、副屯長、副隊長則是協助將軍、中郎將、校尉、軍司馬、屯長、隊長的佐官,若是將軍、中郎將、校尉、軍司馬、屯長、隊長等人在戰鬥中陣亡了,做為佐官的副將、參將、都尉、佐軍司馬、副屯長、副隊長,便有權利直接接替正官的位置,負責繼續指揮戰鬥。
而對於官銜的品級,張彥初定為九品十八階,正一品最大,從九品最小,而各級的俸祿都有其定額,各級官員按照其品級進行領取俸祿。
正一品俸祿三千石,從一品俸祿兩千五百石,正二品兩千石,從二品一千八百石,正三品一千六百石,從三品一千五百石,正四品一千四百但,從四品一千三百但,正五品一千二百石,從五品一千石,正六品八百石,從六品七百石,正七品六百石,從七品五百石,正八品四百石,從八品三百石,正九品二百石,從九品一百五十石。
俸祿都是年奉,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糧食,也可換算成五銖錢進行支付。
改革的只是軍隊裏的職位,所以三公九卿等官職,並不在改革之列,不受其影響。
此外,大將軍為正一品武官,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為從一品武官。
於是,張彥以虎烈
241九品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