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尉遲金剛揮鞭來襲,蔣驚天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大意,但其也沒有將對方過多的放在眼中。
因為尉遲金剛的氣勢明顯不及蔣驚天之前力戰的戴華強與董平。也就是說,尉遲金剛的修為,最多不過地階四品。
而以蔣驚天此時的戰力,就算不動用天龍甲冑,其都可以與尉遲金剛一較長短。若是動用天龍甲冑的話,尉遲金剛根本就是被一下秒殺的貨。
所以面對尉遲金剛的迅猛攻擊,蔣驚天並沒有直接開啟天龍甲冑,而是先取出巨闕,與對他探『性』的對轟了一次。
尉遲金剛主動出擊,招式仿佛有開山裂石之威,絲毫不留情面,也毫不『花』哨的狠砸了下去。
對此蔣驚天雖可以憑藉巧力化解,但為了試探一下尉遲金剛的斤兩,其還是選擇了最為直截了當的防禦方式,以一招「海底撈月」與尉遲金剛猛砸而下的鋼鞭,硬碰到了一處。
二兵相接,發出了震天徹地一般的響聲,震得四周修為尚淺的士兵,全都雙耳轟鳴。若不是蔣驚天一邊揮劍抵擋尉遲金剛,一邊分出一部分罡氣護衛住了冬青的雙耳,就憑着這雙兵互撼的驚天震響,冬青就已經被生生震斃了。
蔣驚天的修為,本就比尉遲金剛差上不少,如今其又分出了一股罡氣援助冬青,在這第一次試探『性』的『交』手中,他自然落入了下風。
這二人兵器一觸既分,蔣驚天被震退數步,臉『色』青一陣白一陣,而尉遲金剛則平穩落地,氣勢依舊如虎。
這第一擊雖然是尉遲金剛取得了上風,但除了面子以外,他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因為蔣驚天體內的殘餘勁力,全都被他利用對轟退後的那幾步,傾瀉到了地上,根本就沒有受到傷害。
要說尉遲金剛這一擊取得的戰果,也就只不過是讓蔣驚天的氣血,翻湧了一下而已。
但這對尉遲金剛一方的氣勢,卻起到了不小的積極作用。至少尉遲金剛這明顯力壓對手的戰果,讓周圍的這些士兵,在膽戰心驚之餘,恢復了一絲出戰的信心。
尉遲金剛原打算先和蔣驚天苦戰一番,再使用人海戰術將對方耗死。但如今其見對方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般厲害,便又改變了初時的想法,打算將整個計劃的順序調換一下。先用人海戰術消耗蔣驚天的戰力,然後再親自出手,將其絕殺。
這計劃前後兩步一調換,尉遲金剛可就成為了擒拿蔣驚天的真正英雄。只不過想要得到的越多,其所要承擔的風險就越大,這是萬古不變的真理。
假若尉遲金剛率先獨戰不敵,周圍的軍士都可以及時對他進行策應,屆時保住『性』命應該不成問題。
但假若先採用人海戰術,用士兵的『性』命去堆,屆時戰局一『亂』,尉遲金剛可就得自求多福了。誰也不能在『亂』軍從中,為了他的『性』命而捨生忘死。
更為關鍵的是,尉遲金剛先使用人海戰術,必定會遭人議論,說他膽小怕事,不拿士兵的生命當回事。
假如他之後能夠順利斬殺蔣驚天,那一切負面影響都會煙消雲散,但其要是不能將蔣驚天擒下,恐怕他這場英雄夢,也就算是到頭了。
畢竟戰局一『亂』,誰知道尉遲金剛出沒出手,到底是為何出手,是被『逼』無奈,還是主動迎敵。
在場軍士連綿不斷,人多嘴雜,屆時定然說什麼的都有。除非尉遲金剛能夠將蔣驚天擒殺,否則其沒有任何辦法,堵住這些軍士的非議之口。
可以說,尉遲金剛臨時改變計劃,也是做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是龍是蛇,全都看這一戰了。
尉遲金剛孤注一擲,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正確的決策。只可惜在之前的那一次『交』手中,蔣驚天『摸』清了他的底細,但他卻沒有『摸』清蔣驚天的深淺。所以他此次的鋌而走險,註定是要失敗的。
銀川、孫思維、戴華強、董平,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擺在尉遲金剛的面前,但在巨額利益的引『誘』下,其卻卻忽略了這些他一直引以為戒的教訓。
……
尉遲金剛在打定主意之後,立馬腳往回收,橫鞭封擋,以免蔣驚天在他後撤之時,趁機來攻。
蔣驚天見此也並沒有搶攻,而是急閃一步,退守到冬青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