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邢氏也很驚訝,也有些不相信的道:「先生莫不是瞧錯了,我這病一直都是先生你給瞧得,從來沒有什麼高人不高人的。」
那李朗中聞言,摸着鬍鬚十分肯定的搖頭道:「老夫行醫這麼多年,有病沒病還是分得清的,照老太太的脈象來說,老太太的身體確實健康,一點病症都沒有,行醫這麼多年,老夫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奇了,當真奇了。」
再看邢氏一臉茫然地樣子,不像是在故意隱瞞什麼,那李郎中只能搖搖頭,不再追問高人不高人的問題,又交代了幾句,連個藥方都沒留,便收拾收拾藥箱領着藥童回濟安堂去了。
那李朗中一走,邢氏便高興地雙手合十虔誠的道:「阿彌陀佛,真真是佛祖顯靈,菩薩保佑了,不行,我要去佛堂好好上柱香,卿兒,你也來。」
邢氏話一說完,便興沖沖的拉着蘇毓卿往佛堂走去。
蘇毓卿也很驚訝邢氏的身子為何一夜之間就好了個完全,連之前一遇陰天就渾身疼痛的舊毛病也一併好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是她重生後,上天附贈的大禮嗎?
疑慮歸疑慮,邢氏身子能健健康康的,再不用受那些陳年舊病的困擾,蘇毓卿還是很開心的。
蘇毓卿並不排斥邢氏拉她去佛堂,若真有佛,無疑,她是受了佛祖眷顧的,羅堂庵十多年的幽居,讓蘇毓卿明白,佛家文化的底蘊遠比世人想的要深厚的多。
自沈氏被診出身子以後,表面上倒是安分了許多,邢氏不讓她來請安,她也不往別處去,整日呆在梨香院裏,就連蘇毓芳也安分了許多,蘇毓卿以為,她讓蘇毓芳吃了那麼大的虧,蘇毓芳定會來尋她麻煩的,沒想到蘇毓芳倒是老實,偶爾碰見了,頂多只會恨恨的瞪她一眼,並不會像以前那般主動撒潑找事。
沒有沈氏蘇毓芳等人的煩擾,蘇毓卿的小日子過得悠閒又自在,整日裏不是畫幾幅畫,給錦繡閣畫花樣子,就是看看書,再不就是去邢氏那溜達溜達,實在無聊了,便纏着邢氏讓她上街溜達去。
時間就在蘇毓卿如魚得水般的小日子裏悄悄流逝,轉眼間三個月就過去了,沈氏的肚子也剛剛顯懷,況且,沈氏的胎像也穩定了下來,花園裏時常可見沈氏撫着肚子四處閒逛的身影。
眼下正值開春的四月初,錦繡閣的生意越發的好了起來,特別是錦繡閣繡制的春衫羅裙之類的,蘇毓卿針黹功夫不行,設計衣服的款式卻極有天賦,畫出的花樣子也跟別家的繡樓不同,一時間,錦繡閣的繡品,春衫羅裙之類的衣物一時有些供不應求。
眼看着錦繡閣的生意一天忙過一天,人手漸漸有些不夠,蘇毓卿忙給遠在漳州的連榮寫了一封信,讓他回來時,從南邊帶幾個手藝好的繡娘回來,南方的姑娘心思細膩,手也夠巧,更重要的是,南方的刺繡工藝確實要比北方更勝一籌,宮裏許多繡娘都是從南方甄選出來的。
是日,蘇毓辰在前院跟着先生念書,蘇毓卿在綴錦閣畫完最後一幅花樣子後,便起身往母親生前所在的院子走去。
蘇毓卿母親的院子在正南面,是蘇家的正院,只有正室才能住,自蘇毓卿的母親死後,這院子便一直空着,院子裏有兩株海棠,是蘇毓卿母親的最愛。
眼下正是海棠初開的季節,而蘇毓卿母親院子裏的那兩株海棠又是有名的西府海棠,初開時似胭脂點點,開後又漸變粉色,有如曉天明霞,一開便是一簇,迎風峭立,花姿明媚動人,楚楚有致,這樣的好景致蘇毓卿又怎麼能錯過,讓茱萸拿着紙筆畫板,蘇毓卿興沖沖的直往南邊的正院走去。
蘇家後宅的中心有一彎面積不小的池塘,是老太爺當年命人挖的,蘇家的老太爺喜荷,特地令人挖了這方池塘種上荷花,一到了夏天便可見滿池的荷花搖曳,微風一吹,便可聞見陣陣的荷香,倒也是十分怡人的一副景致,只是各院來往之間都要經過幾段蜿蜒石橋小路。
眼下荷花未開,荷葉尚綠,蘇毓卿剛到踩着石橋來到池塘中間的荷花亭中,便見石橋的另一頭,沈氏和她的貼身丫鬟春燕還有谷氏三人慢慢的朝這邊走來。
很顯然,沈氏也看到了蘇毓卿,腳下一頓,便繼續朝着蘇毓卿這邊走來。
石橋本就狹窄,蘇毓卿見沈氏挺着她那還不是很大的肚子過來,便站在亭中不動,眼裏滿是
第十六章 不安分的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