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社會對女性依然有很多不公平,但不得不說,也已經有很多人不會再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女性了,比如眼前的這個編輯。
他雖然一開始驚奇郭憐筠的女性身份,但並沒有絲毫歧視,在了解到郭憐筠如今略顯困窘的生活情況之後,還主動提出他們報社可以提供一個住處。
郭憐筠同意了,這裏是她以前和姜高傑一起居住過的地方,如果可以,她完全不想留下來。
郭憐筠投稿的報社是一些有錢的新派人士合力辦的,為了能吸收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他們給作者的稿費很多,也很樂意幫助那些陷入窘境的新派人士,郭憐筠就成了被幫助的一員,同時,她的文章也在報紙上開始刊登。
三篇文章的稿費足以支撐郭憐筠獨自過很久,所以她沒有再去找工作,而是繼續開始寫文,這次她寫的就不是短篇了,而是長篇,描寫一個少年在淪陷區的生活和所見所聞。
這個少年家裏是當地地主,擁有很大一塊土地,但因為他家的土地附近被侵略者發現存在礦產,他的父母就被殺死,土地被侵略者搶走。
一直被人伺候,連饅頭是怎麼做的都不知道的少年被迫開始流浪,艱難求生,他吃野草,住野外,過的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生活,一路上還遇見了很多悲慘的人,悲慘的事情,他也慢慢學會了自己做飯,學會了辨認哪些植物能吃。
故事一開始很慘烈,拉足了仇恨,中間他的流浪生活有歡喜也有痛苦,而最後……穆凌和郭憐筠討論之後,決定寫他前去刺殺某個人,刺殺成功卻被抓,最後他那個因為貌美被侵略者搶走的姐姐救了他。
他跑了,他的姐姐卻自盡了。
這篇文章寫得並不如之前那些那麼快,因為力求真實。
甚至穆凌還絞盡腦汁在裏面寫了一些在野外求生的方法,那些大多都是她生活在魏家的時候聽那些上過戰場的老兵說的,而她寫下來,則是為了讓很多的人可以見到,在陷入絕境的時候多一條生路。
通過報刊雜誌上的資料,也通過穆凌從那些老兵那裏聽來的種種戰爭中的見聞,這個故事寫的真實而又動人,開始連載之後,很多人甚至覺得這是作者的真實經歷。
這一切讓郭憐筠壓力大增,為了後面不至於寫差,她專門拜訪了一些從淪陷區逃到上海的人,因為她選的都是那些當傭人馬夫的底層人士,倒是真的得到了不少資料。
報紙上的連載卻相對較慢,當報紙上連載到主角因為不會做飯,好不容易抓到魚之後直接烤着吃,最後又腥又苦卻不得不吃完的時候,編輯又來了,還給郭憐筠帶來了很多讀者來信。
郭憐筠現在只想多賺錢,只想快點出名,然後設法找到姜高傑好拆穿姜高傑的真面目,雖然將讀者來信一一看過卻並不打算回信,但譚春娟並不這麼想:「這些信你都要回。」
「為什麼?」郭憐筠有些不解,回一封信要花不少時間,這麼多信加在一起她估計要花五六個小時才能回完。
「這些信都是我挑出來的,看信封信紙和筆跡,能確定這些人的家境都很好,並且對你是真心讚賞或真心喜歡,你給他們回信,一來一往之後就能認識很多人。」譚春娟道,她已經發現了,現在的新派人士是有圈子的,進了圈子認識的人多了,那麼你遇到困難陷入困境肯定就會有人幫忙。
這樣的想法帶着功利,但郭憐筠現在還就需要功利一點,以便認識更多的人。如若不然……到時候姜高傑往她身上潑髒水都沒人幫她!
聽過穆凌的解釋,郭憐筠誠懇地回了很多信,甚至告知了其中幾人她的真實性別和情況。
這些人又給她寫信來了,一來一往間,正如穆凌所說她認識了很多人,甚至有了幾個好友,而其中最為要好,並且郭憐筠花了很多功夫維持兩人關係的,是一個叫孫如霜的女孩。
這個女孩一開始以為郭憐筠正在連載的文是郭憐筠的真實經歷,對郭憐筠表達了敬佩之情還表示可以資助郭憐筠,郭憐筠婉言謝絕她的資助,告知她自己其實是一名女性之後,她還對郭憐筠更崇拜了……
當然,郭憐筠會重視她,主要還是因為她的身份,她的父親是現在這座城市裏最有錢的人之一,開了煉鋼廠和面米分廠不說,還有很多船,其中甚至包括可以出海遠